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的军事战略有两条主要路线:一是从岐山出发,二是占领荆州,通过荆州威胁中原。
起初,刘备的战略执行得相当成功。在赤壁之战后,他逐步占领了荆州的一半土地,之后向西进军,成功夺取了益州。接着,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也击败了曹操,获得了汉中,确保了四川的防线。而在荆州防守的关羽更是大获全胜,凭借水淹七军的战术打败了曹操,令曹操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兵锋。
然而,就在刘备集团的势头如日中天时,关羽却因孙权的偷袭失去了荆州,自己也被迫战败身死。这一事件使得蜀汉失去了荆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基地,也使得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未能成功。那么,如果当时是魏延镇守荆州,而关羽前往汉中,历史是否会有不同的走向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关羽失败的原因。关羽虽然是个勇猛的军人,但他缺乏政治智慧。他在荆州应当懂得如何平衡各方势力,拉拢孙权对抗曹操,然而他做了相反的事。关羽不仅得罪了孙权,而且对孙权没有足够的防备。即便没有孙权的偷袭,他也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反观魏延,虽然他同样有骄傲的性格,但在战略眼光上更为成熟。魏延在汉中防线上的表现便是他高瞻远瞩的体现,即便在蜀汉最终灭亡时,汉中的防御依旧有效。
魏延在荆州的驻守时间较长,对孙权的意图非常清楚。他知道东吴对荆州的觊觎,因此始终保持警惕。与关羽不同,魏延并未过度自信于自己的威名。他知道自己在蜀汉的声望远不及关羽,即使有人像陆逊那样奉承他,他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背后可能有阴谋。
关羽过于自负,性格上的傲气虽然为他赢得了许多战绩,但也让他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关羽在上庸危机时,刘封和孟达并未及时支援他,显然他们心中对关羽有诸多不满。如果是魏延,他可能会与这些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联盟,从而在关键时刻获得支持。
如果当时是魏延镇守荆州,他的警觉性和判断力可能会使蜀汉更能保住荆州,而关羽去汉中指挥作战,蜀汉的损失或许会减少,胜利也可能更加显著。因此,若两人互换位置,历史的进程极有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