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少爷们儿,一提起古代最聪明的人,您头一个想到的准是诸葛亮吧?“空城计”“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这些故事,谁没听过几句?连现在夸人聪明,都得说 “你真是个小诸葛”!可您知道不?要是给中国古代的聪明人排个榜,诸葛亮居然才排第五!这事儿听着是不是特颠覆?那前四位到底是谁?谁又能稳坐 “智商天花板” 的位置?今儿个咱就掰开揉碎了唠,看看这些古代 “最强大脑” 到底有多牛!
一、先唠诸葛亮:“小诸葛” 的智慧,真不是吹的!
咱先从大伙儿最熟悉的诸葛亮说起。这主儿可是三国时期的 “顶流谋士”,刘备要是没他帮忙,别说三分天下了,估计早就让曹操、孙权给收拾了,哪儿还能建立蜀汉?
诸葛亮的聪明,头一条就得说他那 “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 的本事。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就跟刘备掰扯:“咱先占荆州,再取益州,把这俩地儿当根据地,等将来有机会,再往北打,准能成大事!” 您别瞧这话说得简单,可那会儿天下乱成一锅粥,曹操占了北方,孙权霸了江东,也就荆州、益州还能插脚。后来刘备照着这路子走,还真就拿下了荆、益两州,有了跟曹、孙叫板的本钱,最后当了皇帝。这眼光,比现在的 “预言家” 还准!
除了会规划战略,诸葛亮守国也有一套。刘备死后,蜀国国力不行了,还遇上了通货膨胀,老百姓手里的钱不值钱,日子过得苦。诸葛亮一看这不行,立马搞经济改革,鼓励老百姓种地、养蚕,还兴修水利,没几年就把蜀国的经济给盘活了。他还觉得以前的法律太严,老百姓容易受委屈,就编了本《蜀科》,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犯了错都一样受罚,真正做到了 “人人平等”。这么一搞,蜀国的社会安稳了,经济也繁荣了,才有底气跟魏国打了那么多年的北伐。
不过话说回来,诸葛亮再聪明,也有犯难的时候。比如北伐的时候,他想跟司马懿速战速决,可司马懿偏不跟他打,就跟他耗着,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死在了五丈原。还有他一辈子都在为蜀国忙活,最后也没帮蜀国统一天下,自己还落了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结局。跟后面几位比,他这 “聪明” 里,多了点儿 “身不由己”,少了点儿 “全身而退” 的智慧,所以排第五,也不算亏!
二、范蠡:比诸葛亮还精!功成名就就跑路,活成 “人生赢家”
要说比诸葛亮还聪明的,就得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了!这主儿不光能帮着越王勾践复国,还能在最风光的时候 “急流勇退”,最后成了富甲一方的 “陶朱公”,活成了古代版的 “人生赢家”!
范蠡的智慧,头一条就是 “能屈能伸”。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成了吴国的俘虏,范蠡陪着勾践在吴国当牛做马,忍了好几年。后来回到越国,范蠡就开始帮勾践谋划:“咱现在打不过吴国,得先装怂,让吴王夫差放松警惕。” 他还出了个 “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夫差,夫差一看西施这么美,立马就沉迷美色,不管朝政了。范蠡趁这功夫,帮越国偷偷练兵、发展生产,没几年越国就强大起来了。最后勾践带着兵,一下子就把吴国给灭了,报了当年的仇。
要是换了别人,帮国王复了国,肯定得要官要爵,享一辈子荣华富贵。可范蠡不这么想,他早就看出来勾践这人心眼小,“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福”,自己功劳这么大,迟早得被勾践惦记上。所以吴国一灭,范蠡就跟勾践说:“大王,我老了,想回老家种地,您就放我走吧!” 勾践还假模假样地挽留:“你别走啊,我给你封大官,给你好多钱!” 范蠡可不上当,连夜收拾东西,带着西施就跑了,连爵位都不要了。
跑了之后的范蠡,也没闲着。他先是去了齐国,靠种地、做生意,没几年就赚了好多钱。齐王听说他有本事,想请他当宰相,范蠡又犯嘀咕了:“赚钱赚多了容易招人恨,当大官又容易惹麻烦,还是算了吧!” 他又把钱分给老百姓,带着家人跑到了陶地(现在的山东定陶),改名叫 “陶朱公”,接着做生意。这回他更厉害了,不管是卖粮食还是卖牲口,都能赚大钱,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富豪。
您说说,范蠡这智慧,是不是比诸葛亮还高一筹?诸葛亮一辈子为蜀国忙活,最后累死在岗位上;范蠡帮越国复了国,还能全身而退,最后又成了大富豪,不管是事业、财富还是小命,都攥在自己手里。就凭这 “知进退、明得失” 的本事,他排第四,绝对没毛病!
三、姜子牙:83 岁才出山!帮周朝灭商,活成 “神话级” 谋士
比范蠡还厉害的,就得是西周的姜子牙了!这主儿更传奇,83 岁才出山帮周文王、周武王打天下,最后还帮周朝灭了商朝,建立了八百年的基业,活成了古代谋士里的 “神话级” 人物!
姜子牙的智慧,头一条就是 “能熬”!他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卖过肉、卖过酒,干啥都赔本,到了七八十岁还是个穷光蛋。可他没放弃,天天在渭水边钓鱼,还故意用直钩钓,别人都笑他 “傻”,他却说 “我钓的不是鱼,是国王”!这话还真让他说着了,周文王姬昌听说有这么个奇人,就特意去渭水边找他。俩人一聊,周文王发现姜子牙肚子里全是治国安邦的本事,立马就请他当 “太师”,还说 “我爷爷早就说过,会有个圣人来帮咱们周朝,原来就是您啊!”
姜子牙一上任,就开始帮周文王谋划。他先帮周朝发展生产,让老百姓有饭吃;再帮周朝训练军队,提高战斗力;还帮周文王拉拢周边的小部落,让他们都归顺周朝。没过几年,周朝就强大起来了,连商朝的好多诸侯都偷偷跟周朝来往。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姜子牙又成了周武王的 “太师”,帮他准备灭商。
公元前 1046 年,姜子牙觉得时机到了,就劝周武王出兵伐商。在牧野之战里,姜子牙亲自指挥周军,把商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商纣王一看败局已定,就躲在鹿台里自焚了,商朝就这么亡了,周朝建立了。周武王为了感谢姜子牙,就把齐国封给了他,姜子牙成了齐国的开国国君。
姜子牙不光会打仗,还会治国。他到了齐国之后,根据齐国的地理条件,鼓励老百姓煮盐、捕鱼,还发展手工业,没几年齐国就成了当时最富有的诸侯国之一。而且他活到了 139 岁,比现在好多人的寿命都长,既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又享尽了荣华富贵,还活了大岁数。就凭这 “大器晚成、功成名就还长寿” 的本事,他排第三,绝对没人不服!
四、周公:帮周朝稳江山!搞分封、定制度,活成 “治国天花板”
比姜子牙还厉害的,就是西周的周公了!这主儿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后,他帮着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天下,还搞了一大堆制度,帮周朝稳住了八百年的江山,活成了古代 “治国天花板”!
周公的智慧,头一条就是 “顾全大局”。周武王灭商之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儿子周成王才几岁,根本没法治国。周朝的大臣们都慌了,生怕商朝的残余势力趁机造反,还有些诸侯也想趁机夺权。这时候,周公站了出来,说 “我来帮成王治理天下,等他长大了,我再把权力还给她”。可有些人不相信他,还到处造谣说 “周公想篡位”,连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都跟着起哄,甚至联合商朝的残余势力造反。周公二话不说,亲自带兵平叛,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把叛乱给平定了,还杀了管叔,流放了蔡叔,保住了周朝的江山。
平叛之后,周公就开始帮周朝搞制度建设。他觉得商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没管好诸侯,所以他搞了 “分封制”,把周朝的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到各地当诸侯,帮周朝镇守边疆。他还搞了 “宗法制”,规定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下面还有卿大夫、士,一层管一层,这样就没人敢随便造反了。
除了搞政治制度,周公还重视教育和农业。他觉得老百姓得有文化,才能懂规矩,就提倡 “礼乐教化”,编了好多礼仪和音乐,让老百姓学;他还鼓励老百姓种地,兴修水利,让老百姓有饭吃。在周公的治理下,周朝的社会特别安稳,经济也特别繁荣,历史上把这时候叫做 “成康之治”。
更难得的是,等周成王长大了,周公真的把权力还给了他,自己则回到封地养老,一点都不贪恋权力。他不光帮周朝稳住了江山,还为周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基础,连孔子都特别崇拜他,说 “我要是能梦见周公,就说明我没白活”。就凭这 “治国安邦、不恋权力” 的本事,他排第二,绝对实至名归!
五、鬼谷子:智商天花板!不露面就能操控天下,活成 “幕后大佬”
要说中国古代智商最高的,那必须是春秋时期的鬼谷子!这主儿更传奇,一辈子没亲自参与过任何战争和政治斗争,却通过培养弟子,间接操控了春秋时期的天下大势,活成了古代 “幕后大佬”,真正的 “智商天花板”!
鬼谷子的智慧,头一条就是 “懂人性、会教徒弟”。他住在云梦山的鬼谷里,平时也不出来,就收徒弟讲课。可他收的徒弟,一个个都是改变历史的大人物:纵横家苏秦、张仪,一个靠 “合纵” 把六国联合起来抗秦,一个靠 “连横” 帮秦国瓦解六国联盟;军事家孙膑、庞涓,一个帮齐国打败魏国,一个差点把魏国带上霸主地位;还有战神白起、王翦,帮秦国统一了天下。这些徒弟,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搅动天下风云,而他们的本事,全是鬼谷子教的!
鬼谷子教徒弟,不教别的,就教 “捭阖之术”—— 简单说就是 “怎么看透人心,怎么说服别人,怎么操控局势”。比如苏秦,就是靠鬼谷子教的 “合纵术”,说服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国王,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秦国十五年都不敢出兵函谷关;张仪则靠鬼谷子教的 “连横术”,说服六国国王跟秦国结盟,最后帮秦国把六国一个个消灭了。
更厉害的是,鬼谷子还能 “预判徒弟的命运”。比如他知道庞涓心眼小,就劝孙膑 “以后跟庞涓打交道,一定要小心”;他知道苏秦太执着于权力,就劝他 “功成名就之后早点退下来”,可苏秦没听,最后被人刺杀了。而且他还能通过徒弟的行动,预判天下的走势,比如他知道秦国最后会统一六国,就特意培养白起、王翦这样的徒弟去帮秦国。
鬼谷子一辈子没离开过鬼谷,却把春秋乱世当成了自己的 “棋盘”,把徒弟当成了 “棋子”,通过徒弟的行动,操控着天下的局势。他不用亲自上战场,不用亲自去朝堂,就能让天下跟着他的想法走。这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本事,比姜子牙、周公、范蠡、诸葛亮都高了一个档次。所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智商天花板,绝对没人敢反驳!
六、聊聊这 “智商排名”:为啥这么排?聪明的关键是啥?
唠完这五位 “最强大脑”,咱得琢磨琢磨,这排名到底为啥这么排?其实核心就看两点:一是 “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 “能不能全身而退,保住自己”。
诸葛亮虽然帮刘备三分天下,也帮蜀国稳住了江山,可他的目标是帮蜀国统一天下,最后没实现,而且自己还累死了,没能全身而退,所以排第五;范蠡帮勾践复了国,还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成了大富豪,比诸葛亮强,所以排第四;姜子牙帮周朝灭了商,建立了齐国,实现了目标,还活了大岁数,比范蠡强,所以排第三;周公帮周朝稳住了江山,搞了一大堆制度,实现了目标,还能主动还权,比姜子牙强,所以排第二;鬼谷子不用亲自出手,靠徒弟就能操控天下,实现了自己的 “棋局”,而且一辈子没风险,比所有人都强,所以排第一。
从这五位的故事里,咱还能看出 “聪明” 的关键不是 “脑子好使”,而是 “懂人性、知进退、明得失”。诸葛亮脑子好使,可不懂 “知进退”,最后累死了;范蠡脑子好使,还懂 “知进退”,所以活成了人生赢家;姜子牙、周公脑子好使,还懂 “顾全大局”,所以能成就大业;鬼谷子脑子好使,还懂 “操控人性”,所以能成智商天花板。
就像咱天津卫的老话说的:“光有小聪明不行,还得有大智慧。小聪明能让你占便宜,大智慧能让你一辈子安稳。” 这五位里,鬼谷子的 “大智慧” 最高,所以才能稳坐智商天花板的位置。
七、这故事给咱的启示:聪明不是耍心眼,会活才是真本事!
这五位古代 “最强大脑” 的故事,虽然离咱很远,可给咱的启示不少。
首先,聪明不是 “耍心眼”,而是 “有目标、有规划”。诸葛亮有 “三分天下” 的目标,范蠡有 “帮勾践复国、自己全身而退” 的目标,姜子牙有 “帮周朝灭商” 的目标,周公有 “帮周朝稳江山” 的目标,鬼谷子有 “操控天下棋局” 的目标。他们都知道自己要干啥,还知道怎么干,这才叫真聪明。要是光会耍心眼,没目标没规划,那叫 “小聪明”,成不了大事。
其次,聪明还得 “懂进退”。范蠡在最风光的时候跑路,周公在成王长大之后还权,都是 “懂进退” 的表现。反观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还硬要坚持,最后累死了;苏秦明知权力危险,还不放手,最后被杀了。所以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才是真聪明。
另外,聪明还得 “懂人性”。鬼谷子靠 “懂人性” 培养出了一大堆厉害徒弟,姜子牙靠 “懂人性” 知道周文王需要啥,周公靠 “懂人性” 知道老百姓需要啥。要是不懂人性,就算脑子再好使,也没法跟人打交道,没法成就大业。就像咱现在跟人相处,要是不懂别人的心思,就算你再能干,也没法跟同事、朋友处好关系。
还有一点,聪明还得 “有耐心”。姜子牙 83 岁才出山,要是没耐心,早就放弃了;鬼谷子一辈子待在鬼谷里教徒弟,要是没耐心,也没法培养出那么多厉害的徒弟。所以说,不管做啥事儿,都得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不然就算再聪明,也成不了大事。
八、结语:古代 “最强大脑” 的智慧,咱能学啥?
唠完这五位古代 “最强大脑” 的故事,咱得想想,他们的智慧,咱现在能学啥?
其实不管是诸葛亮的 “有规划”、范蠡的 “知进退”,还是姜子牙的 “有耐心”、周公的 “顾全大局”、鬼谷子的 “懂人性”,核心都是 “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咱不用像他们那样去治国安邦、操控天下,可咱能学他们 “有目标、懂进退、懂人性、有耐心” 的本事。
比如在工作中,咱得有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干啥,怎么干;在遇到机会的时候,该争取就争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该放弃就放弃;在跟同事、领导相处的时候,得懂他们的心思,知道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在做事情的时候,得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是能做到这些,就算成不了古代 “最强大脑”,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最后咱说句实在话:古代的 “最强大脑” 虽然厉害,可他们的智慧也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咱现在虽然没他们那么厉害,可只要肯学习、肯实践,也能慢慢变得聪明起来。希望咱都能从这些古代 “最强大脑” 的故事里学到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