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2025年天府书展主展场活动区,一部以明清十三桩惊天大案为切入口、深度剖析明清政治运作逻辑的史学力作《历史的谜局》的分享会成功举办。
《历史的谜局》新书分享会以“明清帝国的反腐困局”为主题,邀请到知名历史作家吕峥、北京天马行坤文化公司创始人马君则,以及本书两位作者——《廉政瞭望》杂志总编辑、四川省期刊协会会长胡桂林,资深媒体人龙在宇出席。《廉政瞭望》编辑邓苗苗也到场分享。
《历史的谜局》由现代出版社重磅推出,聚焦并解读了明清帝国十三场影响深远的历史大案,这十三场案件分别是空印案、金英案、骗赏案、严嵩父子案、云南矿税案、封疆通贿案、江南科场案、江宁织造亏空案、甘肃冒赈案、福建大狱案、李毓昌案、五宇官号案、丁未大参案。《历史的谜局》以明清时期影响深远的重大案件为样本,层层剥开封建帝国权力机器的隐秘齿轮,揭示历史表象下人性与制度的复杂博弈。
胡桂林以书中内容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明清反贪启示”。明朝是以“严刑峻法+特务政治”为核心的“震慑型反腐”,严刑只能短期震慑,无法解决腐败的制度根源——明朝官员俸禄极低,官员要么“饿肚子做官”,要么“靠贪补薪”;朱元璋去世后,严刑逐渐松弛,腐败反弹更烈。清朝是以“制度调试+道德约束”为补充的“改良型反腐”,雍正时期,针对官员“低薪贪腐”的问题,给地方官员发放养廉银,但未解决权力不受制约的根本问题——官员掌握土地、税收、人事权,依然可以通过“陋规”贪污;到乾隆后期,养廉银因通货膨胀贬值,官员反而变本加厉贪腐。
胡桂林最后指出,明清反腐均以失败告终,因为反腐不是“皇帝的游戏”,而是“人民的需求”;廉政不是“官员的施舍”,而是“权力的义务”;制度不是“约束别人的工具”,而是“保护所有人的规则”。
龙在宇讲述了自身在创作历史作品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带领现场观众重温明清历史探索之路,让遥远的历史细节变得鲜活可感。
据悉,该书出版之后引发了史学爱好者与大众读者的广泛关注。
制作:凌小凡
初审:姚冬霞
复审:罗明钢
终审:李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