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本已被孔子的治国理念打动,决意封一块地给他,孔子的为官理想眼看就差最后一毫米。可晏子的出现,像一道急刹车,狠狠“摆了孔子一刀”。
晏子列出儒家四条“罪状”:说儒者看似中听实则难管,骄傲自满不愿屈居人下;办丧事倾家荡产,坏了民间风气;靠游说当食客,创造不了生产力;提倡的礼节复杂到学不完、搞不清,在齐国推行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齐景公本就随性洒脱,一听要被这么多规矩束缚,顿时打消了重用孔子的念头。再见面时,话题也成了“我今天帅不帅”“天气好不好”之类的不痛不痒闲谈。
孔子很受伤,可晏子并非坏人。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宰相,和齐景公站一起像“都教授遇武大郎”,和孔子比像NBA“小土豆”对“大鲨鱼”,但人不可貌相。他叫晏婴,山东高密人,和莫言是老乡,乃齐国宰相,更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生活节俭、能言善辩闻名,历史上口碑清佳。
这场交锋,无关个人恩怨,是春秋政坛不同理念的碰撞。孔子的儒家理想,在晏子的现实考量前暂时折戟,却也让这段历史,多了层思想博弈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