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对于蒋介石而言,是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曾被国民党高级将领排挤的蒋介石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带领国民革命军展开北伐,继续追寻孙中山未竟的统一梦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军,国民革命军被重新编制为四个集团军,而蒋介石担任了其中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兼任第二次北伐军的总司令,标志着他完全掌握了国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蒋介石之所以亲自兼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是因为这支军队被视为他的嫡系部队,队伍内有六个师,每个师的师长都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这支部队的实力和忠诚度,无疑是蒋介石北伐成功的坚实后盾。 首先来看第一师,师长刘峙。虽然刘峙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徐州剿匪总司令时曾引发过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蒋介石非常倚重刘峙,而刘峙的表现也得到了国军士兵的认可。如果刘峙的军事能力不行,蒋介石不可能将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他。而在1928年,师长的职务可谓相当关键,几乎可以与后来的兵团司令相提并论。 第二师师长是顾祝同。尽管他的军事才干不如刘峙,但他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忠诚,长期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北伐、后来的中原大战及军阀混战中,顾祝同始终陪伴在蒋介石身旁,是他得力的助手。 第三师师长钱大钧,他不仅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还是蒋介石的重要亲信之一。钱大钧的军事谋略极为出色,连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也十分佩服他。他的战术眼光和指挥能力在多次战役中得到了验证。 第9师师长蒋鼎文,外号“飞将”,早年间他总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无论战局如何复杂,蒋鼎文总能带领部队迅速驰援,因此被称为“飞将”。他的勇猛和机智为蒋介石赢得了不少声誉。 第10师师长方鼎英,是一位经过正规军官学校培养的高材生,且有留学经历。回国后,他在保定军校担任炮兵教官,学识深厚,为蒋介石军队增添了不少学术与专业力量。 最后,第11师师长曹万顺,或许大家对他不太熟悉。事实上,曹万顺并非蒋介石的嫡系亲信,他的任期较短,后来由蒋介石的心腹陈诚接任。陈诚凭借出色的能力,将第11师扩编为国军第18军,迅速成为国民军的重要力量。总体来说,蒋介石通过这支由忠诚将领组成的军队,成功展开北伐,并为自己巩固了领导地位。这些将领的忠诚与才能,为蒋介石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