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非常器重年轻的将领,特别是那些有潜力的少壮派,他对他们关爱有加。
1941年,第六战区发起了对宜昌日军防线的反攻,其中第2军的一支部队表现出色,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给敌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然而,由于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进,这支部队在突破后陷入了困境。虽然日军在初期被击溃,但当他们发现仅有这一支小部队后,立即封锁了突破口,实施钳形攻势,企图将这支部队歼灭在阵地内。
戴朴团长意识到自己已深陷敌阵,孤立无援,他迅速做出决定,指挥部队迅速撤退,成功脱身。这一行动虽然没有改变反攻的结局,但却展现了戴朴的果断与勇气。
战后,陈诚十分生气,对参与反攻的其他指挥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他对戴朴的表现却极为赞赏,认为他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陈诚特别表扬了戴朴,并说:“虽然我们在宜昌的反攻失败,但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军事天才。”随后,陈诚为戴朴升职为少将,并调任他为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副处长兼作战科长。
1943年,陈诚被调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再次带上了戴朴,任命他为参谋处少将处长。戴朴是黄埔军校七期和陆军大学十五期的高才生,性格沉稳少言,既勇敢又机智,然而,他过于自信,常因个人意见与上级产生分歧。一次,戴朴向总参议施北衡提出的建议未获批准,结果他与施北衡发生了争执,愤然离开了长官部驻地——云南楚雄。
消息很快传到了陈诚那里,他得知后非常焦急,立即下令参谋处和副官处的所有人员全力寻找戴朴。大家停止了手头的工作,分头在附近的山林中寻找,但忙了一整天依然没有找到他。
在此期间,陈诚不断打电话询问情况,焦虑不已。其实,戴朴并没有走远,他在一个百姓家中藏了起来。傍晚时分,他以为没人认得出自己,便混上了一辆开往昆明的卡车。然而,途中他被检查人员认出,消息很快上报到了长官部。陈诚得知后,立即指示副官处处长周远成少将前去将戴朴接回。
见到戴朴时,陈诚的语气十分沉痛:“我们现在肩负的是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任,你们这些年轻将领是党国的柱石,怎么能因一点小事就离开呢?如果每个人都如此任性,那我们如何能够成就大业?我不如意的事情比你们多得多,我能像你们一样抛下不管吗?如果你坚持离开,那么我们大家都一起放弃好了。”陈诚边说边哽咽,眼里含着泪水,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伤感。
过了一会儿,陈诚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已经和施总参议商量过了,以后参谋处的所有人事调动都由你负责。你先回去休息吧。”
戴朴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不配得到陈诚的如此厚爱。他回应说:“这件事完全是由于我的冲动所致,我不怪施总参议。您对我的宽容让我深感愧疚。参谋处的人事,还是交给总参议负责吧,否则我无法面对自己。”然而,陈诚坚持让戴朴负责此事。
这段往事被陈冠任在《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一书中记载,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战斗的历史,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将领故事。该书以真实、准确的史料为基础,成为了备受读者欢迎的军事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