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继位的并非最有能力的长子扶苏,而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胡亥在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的帮助下,成功登上了皇位。为了确保自己不被其他继承人威胁,胡亥不仅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还亲手杀害了长兄扶苏,并对秦始皇的其他子女展开了血腥屠杀。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亥并没有杀死扶苏的儿子子婴。更奇怪的是,在胡亥被赵高毒死后,子婴竟然被拥立为新的皇帝。
据史书记载,在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时,胡亥死缠烂打,恳求秦始皇带他同行,最终秦始皇答应了他。然而,秦始皇在沙丘突发疾病去世,正是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给胡亥和赵高篡位提供了机会。在赵高的指使下,秦始皇原本意图召回扶苏继位的旨意被篡改为胡亥即位。
为了消除扶苏的威胁,赵高和李斯又假借秦始皇的命令杀害了正在边疆戍守的扶苏和大将蒙恬。
胡亥继位后,由于他感到自己得位不正,便采取了极端手段清除所有可能的竞争者。赵高建议他杀光秦始皇所有子女,以防日后有人起义争夺皇位。胡亥没有多加犹豫,立刻同意了这个建议,并开始下令赐死所有的兄弟姐妹。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和十多个女儿都在这场大屠杀中丧命。
然而,胡亥并非不择手段地杀死所有亲族。在众多兄弟姐妹的子女中,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公子高。由于胡亥没有找到足够的理由杀他,公子高主动请求为秦始皇殉葬,并保证胡亥保全他的家人。胡亥欣然同意,公子高因此保全了自己的家人。
如果子婴真的是扶苏的儿子,那么在胡亥屠杀扶苏的全家时,子婴不可能幸免。然而,史书记载,子婴在胡亥继位后曾多次上书劝谏,尤其是在胡亥决定杀害蒙氏兄弟时,子婴力劝胡亥不要轻易杀忠良之臣。显然,子婴不仅胆量过人,还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然而如果他真是扶苏之子,胡亥绝不可能容忍他的存在。
子婴的身份至今仍存疑。根据《史记》,子婴被称为“始皇弟子婴”,这句话表明他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的儿子,而非扶苏的儿子。成蟜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曾叛逃赵国,最终自尽。如果子婴真是成蟜的儿子,那么他就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何在胡亥的屠杀中幸免于难,因为他并非秦始皇一脉的嫡系。
此外,子婴在赵高被杀后,成功地推翻了赵高的权力,且史记中有一段记载,子婴在谋划除掉赵高时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商议。若子婴真是扶苏之子,那么他当时只有20岁左右,他的儿子更是年幼,根本无法参与如此重大的决策。而如果子婴是成蟜的儿子,年约30岁,那么他有足够的智慧和经验来做出此类决策。
最后,子婴虽然成功除掉赵高,然而他登基后短短46天便被刘邦逼迫投降,最终死于项羽之手。尽管子婴的身份依然存在争议,但根据史料来看,子婴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的儿子,而非扶苏的后代。
总之,子婴的身份之谜,至今依旧令后人深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