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作死”是现代才出现的词,其实它在古代就有了,比如“你这个虎剌孩作死也”。“作死”意思就是自找死路,找死的意思。东汉末年,有一位因为“作死”而被历史铭记的人物,他叫杨修。
先不谈杨修的才华,我们先来说说他的家族背景。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家势力庞大,几乎控制了北方中原的大片土地。袁家的强大,与他们家族几代出任三公的名望息息相关。所谓“四世三公”,就是说袁绍家族有四代人担任过三公这样的高职。杨家也有类似背景——杨修的父亲杨彪就是“四世三公”的代表之一,属于东汉末年官场的顶尖人物。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并列为东汉末年的两大权势家族。
可是,为什么这两个家族的命运差别如此之大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家和袁家发展路线的不同。杨家志向做的是辅佐帝王的臣子,而袁家则是想自立为王。由于目标不同,杨家和袁家的命运也就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轨道。
说回杨修,他不仅家世显赫,而且才华横溢。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他也算是一个公认的天才。杨修不仅博学多才,还机敏聪慧。刚开始时,他在曹操的丞相府中担任主簿,负责处理各种军国大事。曹操当时的事务繁忙,杨修负责的事宜也涵盖了丞相府内外。古人对杨修机智、能揣摩人心的故事有很多记载。
那么,杨修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历史记载称,建安二十四年,杨修从曹操的“鸡肋”二字中猜测出曹操可能撤兵的意思。杨修提前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举动引起了同僚的注意。他解释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盖决意回师之意。”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曹操得知后,非常生气。过去,杨修凭借机敏揣摩曹操心思,曹操很喜欢他,但这次杨修过于张扬自己的见解,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除了这件事,年底,杨修又因醉酒和曹植一起擅自闯入司马门,并且诽谤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彰。虽然这件事看起来不算什么大事,但曹操借此机会以“言辞泄露,招致诸侯不满”为由,决定处决杨修。
但其实,杨修之死背后有更深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杨修在魏王世子之争中的站队问题。刚开始,杨修和曹操的几个儿子都相处得很好,但当世子之位产生争议时,杨修支持了曹植。作为杨彪的儿子,杨修的立场不只是代表自己,还代表了整个杨家。曹操担心杨修如果支持曹植,可能会影响曹丕的统治,甚至引发像袁绍家族那样的分裂局面。所以曹操决定提前除掉他。
杨修死后,曹操还向杨彪发了一封信,解释说杨修的死是有正当理由的。事后,曹操还曾问杨彪:“您怎么瘦了这么多?是有什么心事吗?”这其实是在试探杨彪是否心生怨恨,打算复仇。杨彪回答说:“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他感到自己没有像金日?那样具有预见之明,但他终究是杨修的父亲,杨修的死让他心如刀割,怎能不伤心?
这番话,让曹操听后十分满意,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