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虽然文人地位极高,武将的待遇却较为低下。以北宋中期的名将狄青为例,尽管他被任命为枢密使,依旧受到以欧阳修为首的文人集团排挤。尽管如此,北宋仍然涌现出五大武将世家,这些家族与北宋的兴衰息息相关。其中,杨家将最为人所熟知。那么,除了杨家将,还有哪些世家呢?本文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曹家将 曹家将的始祖是曹彬,他被誉为北宋开国名将,出生在今天的河北灵寿(当时的真定)。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妻子张氏的外甥。在后周时期,他曾担任潼关监军、晋州兵马都监等职务。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曹彬参与了灭蜀战役,表现突出。到了开宝七年(974年),他率领十万水陆军攻灭南唐,次年攻占金陵,并提出伐北汉与攻辽的策略,功劳显赫,晋升为枢密使。然而,雍熙三年(986年),他作为东路军主将攻辽时,因作战过于冒进、兵员疲乏,导致岐沟关一战大败,宋军全线崩溃。曹彬因此被降职为骁卫上将军。宋真宗继位后,他又恢复了原职。曹彬于999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和济阳郡王。 曹家将的第二代是曹彬的七个儿子,其中六人都担任了武职,尤以曹璨和曹玮最为显赫,他们被封为公爵。第三代曹家将中,曹佾官至诸军节度使,并封济阳郡王。虽然北宋后期曹家逐渐低调,但直到北宋灭亡时,曹家后代曹曚依然在禁军中担任大将,曹家可谓与北宋共生共死。 杨家将 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是杨业,最初是北汉的将领,在宋太宗灭北汉后,他归顺了宋朝。杨业在980年的雁门关大战中大败辽军,威震契丹。986年,杨业随宋军北伐,为监军王侁所逼,毅然出征,并在陈家谷口英勇战死。 杨业的七个儿子中,以杨延昭最为出名,他长期驻守北方,抵御辽军侵扰。第二代杨家将虽然有其他兄弟,但杨延昭被认为是杨家真正的继承人。杨家第三代人物杨文广,是杨家中的一位杰出将领,曾参与与西夏的战争,也随狄青南征,在南方打击叛乱。但杨家第三代后,杨家将渐渐失去了显赫的代表人物。 折家将 折家将虽然名气不如杨家将,但它有着十代将领的辉煌历史。折业的妻子折氏就是出自折家。折家第一代将领是折德扆,他的后代折御勋和折御卿相继担任节度使,并在当时屡有战功。第三代折家将折惟正、折惟昌等人继续在西北驻守,并有着显著的军功。 折家世代驻守西北边疆,成为北宋的西北长城。但随着金军南下,折可求两次率军勤王,都未能成功。靖康之变后,折家选择向金人投降,并献出多个州县,最终折家与北宋一同走向了衰败。 种家将 种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是种世衡,原本是文官,后来在西北用兵时,因智勇双全而被任命为西北防线的指挥官。他曾利用离间计,成功除去了西夏大军的心腹将领。 种家第二代中,种世衡的八个儿子中的种诂、种诊、种谔,战功显赫,关中百姓称其为“三种”。第三代的种师道与种师中是种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西北长期担任经略使,战功卓著。然而,在宋徽宗时期,由于内政腐败,种师道尽管心怀报国之志,却也无力改变北宋的命运。最终,种家将随着北宋的灭亡逐渐没落。 姚家将 姚家将主要镇守关中,姚家第一代将领姚宝,曾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英勇作战,但不幸战死。姚家第二代将领姚兕和姚麟兄弟,在关中地区声名显赫。姚兕以箭法神准著称,曾一箭射死西夏先锋,使其大败。 姚家第三代以姚雄和姚古为代表,姚雄参与了安南和泸川战役,官至奉宁军节度使;姚古则在靖康之变中奋力抗敌,最终以失败告终。姚家将最后一位杰出人物是姚平仲,他在金兵南下时,带领敢死队突袭敌营,曾一度令金军受挫。 总结五大武将世家中,杨家将虽然名气最大,但其实他们的历史并不长久。曹家、折家、种家和姚家在北宋灭亡时,都曾付出巨大努力。然而,北宋的腐朽和内政混乱,最终让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未能挽救北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