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欧洲历史上善战的国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德国,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曾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欧洲。但在更早的历史阶段,欧洲并非只有德国善打仗,真正以武力闻名的其实是瑞士。
如今瑞士以永久中立著称,战时基本不参与冲突,一战、二战期间也都没有直接加入战事,常被视为和平的代名词。不过在欧洲历史的长河里,瑞士人其实长期以雇佣兵的身份活跃在各国军队之中,留下了“瑞士雇佣军”的传奇。
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之中,地形以高山为主,土地相对贫瘠,常被称作欧洲的“屋脊”。这种地理环境让这里的人不富裕,但也锻炼出强烈的生存与战斗传统。正因为山地生活和地缘条件,瑞士人逐渐成为善战之人,擅长山地作战、纪律训练和高效的队列作战。
从15世纪开始,瑞士各州政府大规模养兵,将士兵送往欧洲各国充当雇佣武装,逐渐形成声名显赫的“瑞士雇佣军”。与一般雇佣兵不同,瑞士士兵通常是自由民、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具有较高的人身自由。他们忠诚、勇敢、纪律性强,常以长矛兵方阵作战,强调团队协作,训练有素,临危不乱。这些特点让当时欧洲的诸多君主都愿意雇用他们。
瑞士雇佣兵之所以影响深远,也因为若两国同时雇佣瑞士兵卒,瑞士人之间就会在战场上互相厮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瑞士保持中立的策略。16世纪的比克卡战役(1522年)是一个著名的例子:瑞士长矛兵作为进攻主力,在泥泞的战场上遭遇惨败,数千名瑞士雇佣兵溃逃,名声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尽管如此,瑞士雇佣兵的战斗力并未从此消失。
历史上还有几次著名事件凸显瑞士近卫力量的作用与瑞士人的职责感。1527年5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对罗马教皇发动战争,教皇的近卫军共有189名瑞士人保护,战死147人,显示出瑞士近卫兵的忠诚与牺牲精神。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十六受到威胁,786名瑞士近卫队在保护路易十六的行动中牺牲。1981年,若望保禄二世在广场遇刺,瑞士近卫队奋力保护,挽救了教皇的性命;至今教皇卫队仍由瑞士人担任。
维也纳会议(1815年)之后,为了防止拿破仑再度卷土重来,瑞士被正式确认为中立国,开启了长达两百多年的中立历史。中立并不等于与世界脱节,瑞士在国际事务中常以调解者的身份发挥作用,维护自身安全与稳定。虽然后来在2002年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但瑞士仍坚持以中立为原则,谨慎参与国际军事冲突与政治对抗,继续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促进和平、维护中立”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