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位皇帝可以被称作千古一帝,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秦始皇。不可否认,他确实有资格得到这样的称号,因为他的功绩太伟大了。他统一六国,建立了集权的中央政权,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复河套地区并有效抵御匈奴,修通水系,整治交通……这些成就让当时的中国北方和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
然而,这样的良好局面没能持续多久。到了秦始皇晚年,他变得迷信长生之术,日益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实施一系列残酷的措施,令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反抗秦朝的呼声渐渐高涨。
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自秦始皇生前没有确立一个稳定的储君。据史书,大概有二十三个儿子,其中最具继承皇位资格、也最合适成为皇帝的,大概是他的长子扶苏。
关于让谁继位这个问题,后人有无数讨论。普遍观点是若扶苏即位,秦朝至少不会二世而亡。当然,这些都只是后来人的议论。至于秦始皇为何没有明确立储君,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他一心追求长生,觉得自己终究会长生不老,因此不急于立太子;二是扶苏在政见上与他有较大分歧。秦始皇自以为自己的法家治国更适合他,而扶苏则性格温和、深受儒家影响;三是扶苏与蒙恬的关系太过密切,一旦扶苏成为储君,担心蒙恬的势力会影响到皇权。
总之,诸多因素叠加,最终导致胡亥与赵高密谋篡位。胡亥即位后,对他的诸兄弟无情。他心胸狭窄,和赵高一起认为凡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姐妹,都必须除之而后快。于是先有十二位兄弟被处决,随后又有三位兄弟被骗进宫中秘密处死。秦始皇剩下的子女和十余位女儿也多有伤亡,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只有公子高察觉到胡亥的用心,主动提出以自杀的方式陪葬,来给秦始皇示忠。胡亥见他如此识时务,便没有为难公子高的家人,这一举动让公子高的家人得以保全性命,偷偷隐姓埋名。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占咸阳,并善待秦王子婴及其家人。不过一个多月后,项羽抵达咸阳,不仅杀死了子婴,还对秦朝皇室成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至此,秦始皇的后裔几乎全部被灭绝。虽说子婴仍有两个儿子,但史书对他们的事迹与归宿没有明确记载。剩下的基本就是公子高这一支,据说他的一部分后人还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那里生根发芽。
如今,经过多位历史学家的考证,四个姓氏被认为最可能是秦始皇后裔的后人,分别是:嬴、秦、嬴、寅。这四个姓氏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常见,很好地从侧面反映出秦始皇的直系后裔并不多。岁月的长河滚滚流去,秦朝距今已逾两千多年,秦始皇陵安静地佇立在骊山脚下,但墓主人所留下的血脉,至今仍在后人身上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