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2年,周亚夫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贡献,被任命为丞相,成为汉朝的重臣。他的崛起源于平定七国之乱中的英勇表现,成功地平息了内乱,稳定了汉朝的政权,为朝廷赢得了深厚的信任和荣耀。
担任丞相后,汉景帝将大部分军事权力交给了周亚夫,这显示出对他极高的信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亚夫与汉景帝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两人在政治立场和意见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汉景帝对周亚夫的强硬态度,也让周亚夫感到不满和委屈。最终,周亚夫决定辞去丞相职务,回到家乡休养,暂时远离朝廷的纷争。
岁月流转,几年的时间过去,汉景帝的儿子刘彻逐渐成长,并开始参与朝政。景帝决定让太子接触更多的政务,并逐步承担起更多责任。为了确保太子能有合适的大臣辅佐,景帝回忆起当年与周亚夫的矛盾,深感自己当时未能真正发现周亚夫的潜力。他开始反思当时的决定,并决定重新考察周亚夫的能力。
于是,景帝安排了一场小型宴会,特意邀请周亚夫参加。周亚夫在被免职后,心情颇为低落,但他并未放弃重新复职的希望,知道自己在朝中仍有一些支持者。因此,他决定低调行事,等待机会。没想到,景帝突然邀请他赴宴,令他感到有些惊讶,也许是景帝对自己态度的改变,想考验他是否真的已改正。
在宴会上,周亚夫发现桌上没有摆筷子,心中有些不安,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不满,反而请求旁边的管事给他一双筷子。景帝看到这一幕,笑着问:“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他的语气中带着戏谑,显然是在试探周亚夫的反应。
周亚夫心中既羞愧又愤怒,他明白景帝的态度和自己曾经的傲慢让皇帝有所戒备。为了避免再生误会,周亚夫立即跪下道歉,表示自己不该在意这种小事,更不该因没有筷子而感到不满。景帝看到他的态度变化,微微一笑,并让他起身。然而,宴会结束后,周亚夫并未停留,便悄然告辞离开。景帝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暗自叹息:“这样的人,怎么能辅佐太子呢?”
就在此时,周亚夫的儿子周阳暗中为父亲准备了丧葬物品,以防父亲年事已高,可能不久于人世。谁料,这一举动却引发了严重的后果。景帝得知后,以为周阳购买了五百甲盾是为了谋反,怒火中烧,立即下令抓捕周亚夫。
周亚夫被迅速逮捕,未及弄清楚真相便被带上了刑场。廷尉严厉质问:“你为何要谋反?”但周亚夫坚持自己对儿子的行为毫不知情,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廷尉讽刺道:“你虽然没有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这些话让周亚夫感到极大的侮辱,他心中的愤怒和委屈难以压抑。
面对官府的冷嘲热讽,周亚夫心如刀绞,尽管他知道自己并无过错,但屡遭诬陷,令他痛苦不堪。为了保护家人,他忍住了愤怒,决定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试图自杀时,周亚夫的妻子及时阻止了他,竭尽全力劝解丈夫放弃自尽。她深知周亚夫的忠诚与品格,哪怕他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她仍然希望挽救他的生命。
然而,周亚夫的内心痛苦并未减轻,他选择通过拒绝进食来抗议这种不公的待遇,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无辜和对不公的愤怒。五天过去,周亚夫的健康急剧恶化,最后因吐血过多,病情加重,最终不支而亡。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亚夫依然心系国家,忠诚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