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终前,布下了一盘棋,棋子是四位得力干将,目标是防范司马懿。按理说,这是个万无一失的布局,可惜世事难料,曹丕一通操作,竟让这防线彻底崩溃。
司马懿由此开始步步高升,最终一手掌控了曹魏的命运。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曹操的远见,不能不提。他是个枭雄,眼光极毒,一眼就看出司马懿不简单。
这个年轻人表面忠厚,实际城府极深,野心也大。曹操心里很清楚,司马懿迟早会对曹家构成威胁,可是他不能轻易动手。
司马懿出身名门,士族势力深厚;更关键的是,人家在他面前装得滴水不漏,连个把柄都没留下。
于是,曹操决定采取迂回策略。他表面上对司马懿礼遇有加,暗地里却早早开始布置防线。
他临终前特意叮嘱曹丕,司马懿是个大麻烦,得防着点。随后,他安排了四位关键人物来牵制司马懿:张辽、曹洪、曹彰和夏侯尚。
这四人军功显赫,关系亲近,组成了一张严密的“防反网”。按曹操的设想,有他们在,司马懿绝对翻不了天。
但曹操千算万算,还是漏了一个关键因素——曹丕。这位继承人不仅没按老爹的计划来,还反手把这四位干将一个个整没了。
张辽本来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可曹丕硬要让他带病出征,结果张辽病死在江都。曹洪是曹操的亲信,忠心耿耿,却因为一次没借钱给曹丕,被一怒贬为平民。
曹彰更惨,作为曹丕的亲兄弟,竟因皇位之争疑遭毒手。至于夏侯尚,他是曹丕的妹夫,却因宠爱小妾得罪了曹丕,结果郁郁而终。
这四位本该是司马懿的“拦路虎”,结果全被曹丕收拾了。少了他们的牵制,司马懿的日子就好过了许多。
他不仅在朝中站稳了脚跟,还开始逐步扩张自己的权力。
司马懿的手段,也确实高明。年轻时,他深知曹操对自己有疑心,于是装得低调又谨慎,活像个“乖宝宝”。
这种表演骗过了曹操,也为他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了曹丕时期,司马懿更是抓住机会,投身辅佐新皇,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随着曹丕的重用,司马懿的地位逐渐提升。
更绝的是,司马懿懂得借诸葛亮北伐的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在战场上采取拖延战术,既没让诸葛亮占到便宜,也没让自己损失太多实力。
就这么吊着蜀军,他在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朝廷也不得不依赖他。
司马懿的耐心和政治智慧,让他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而曹魏这边,却因频繁的帝王更替陷入权力真空。
曹丕只做了七年皇帝就驾崩,曹叡虽然撑了十三年,也没能稳住局面。最后,皇位传给了一个年幼的孩子,朝廷彻底乱了套。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凭借自己深厚的根基和长寿优势,几乎成了实际掌权者。
等到司马懿年过古稀,他终于发动了决定性的政变。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他铲除了朝中的反对势力,把曹魏的权力牢牢抓在手中。
虽然司马懿本人没有称帝,但他的家族却在之后完成了对曹魏的篡夺,建立了晋朝。
回头来看,曹操的布局本是精妙至极,可惜遇上了一个短视的继承人。曹丕的操作,不仅违背了父亲的遗愿,还为司马懿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至于司马懿,他的耐心和智慧,最终让他成为三国历史上的赢家。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