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她是清朝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亦是光绪皇帝的生母,名叫叶赫那拉·婉贞。虽为皇帝的生母,但她一生并未得到“太后”的尊号,后人多称她为“皇帝本生妣”。
当时清朝有一个规定,皇帝的后妃只能在满族八旗女子中挑选,且入选的年龄通常在13到16岁之间就要参加选秀。婉贞在15岁时报名参加了皇家选秀,但也许是因为她的姿色平平,或是在比赛中的表现不出众,最终她落选了。她的姐姐叶赫那拉·杏贞此时已经成为咸丰帝的懿妃,在姐姐的撮合下,婉贞嫁给了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成为了奕譞的嫡福晋。
婚后的生活出乎意料地和睦,奕譞对婉贞很是宠爱。不久,婉贞先后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惜这两个孩子都先天夭折。1871年,婉贞又生下第二个儿子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后来被立为光绪皇帝的孩子。从此,婉贞与丈夫相夫教子,日子平淡而安稳。
与此同时,清朝的权力中心也在发生巨变。1861年,咸丰帝驾崩,杏贞年幼的儿子同治帝登基,杏贞成了太后并垂帘听政,成为掌握大清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命运的风云突变并未就此停止。
同治帝17岁时突然去世,慈禧在短暂的哀痛之后,开始为谁来继承皇位而烦恼,因为同治并没有儿子。此时她把目光投向婉贞的儿子载湉——那时的载湉只有三岁。慈禧将载湉过继为自己的儿子,正式立为皇帝,便是光绪帝。婉贞虽心中万般不舍,但在姐姐的权势压力下,只好把儿子送进了紫禁城。从此,母子便被一道不可逾越的宫墙分隔开来,婉贞一生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孩子,无法与他相见。
此后,婉贞的另外两个儿子也相继夭折,她对儿子载湉的思念更加深沉,常常独自流泪。1886年,慈禧为了弥补对妹妹的情感,特地赐给婉贞一顶象征皇家权力的杏黄轿,但婉贞对慈禧长期不允许母子相见的记恨,仍然拒绝接受这份恩赐。
1896年,婉贞在经历了22年的思子之痛后终于病倒。临终前,慈禧才许可光绪皇帝去探望他的生母,母子两人时隔22年再度相见,但两人只是四目相对,百声难舍的话语也未能出口。1896年6月17日,婉贞在醇王府安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