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接上篇:孙吴将领中最被低估的人是谁?(他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是什么?)
222年9月,距离夷陵之战结束仅一个月,魏国皇帝曹丕就开始了对孙吴的全面进攻,调动了三路大军向江东发起攻击。
固守江陵
魏军分兵两路,曹真带领军队围攻江陵,夏侯尚和张郃则负责阻挡江东的援军。魏军的战略目的是通过分散进攻,逼迫江东的力量无力支援。为了应对魏军的进攻,江东做出了准备,孙权派遣孙盛率领一万兵力驻守州上,修建围墙和营垒,作为援军对朱然的支援。
魏军采取了油船突破水军封锁的办法,成功地从两翼包抄百里洲,并架设浮桥供张郃的骑兵登岛。孙盛没能抵挡住魏军的猛烈攻势,被迫撤退。张郃随后驻守州上,切断了朱然与外界的联系。
江东的左将军、负责防守公安的诸葛瑾,指挥潘璋、杨粲等将领试图解围,但最终没有成功。诸葛瑾的犹豫和迟缓行动,导致解围未能如愿,面对魏军的围攻,他束手无策。
随着围攻的持续,曹真开始加强攻城力度,架设土山、挖掘地道、修建攻城楼楼,城内的士兵士气低落,许多守军因疾病无法继续战斗,只剩下约五千名士兵仍能坚守。但即使如此,朱然依然镇定自若,他鼓励士兵,利用敌军漏洞发动攻击,成功突破魏军的两个军营。
经过长达六个月的围攻,魏军始终未能攻破江陵。朱然凭借少数兵力成功抵挡了魏军的数万大军,极大提升了自己的声誉,震慑了曹魏。
战局转变
魏军围攻江陵长达六个月,城中由于长期缺乏粮草,士兵普遍患上疾病,战斗力大大下降。正当局势看似越来越不利时,朱然及时发现江陵城内的叛徒,守城的姚泰在魏军的怂恿下密谋投降。然而,这一阴谋被朱然识破,姚泰被依法处死,成功避免了内应的危机。
围城时间过长,也使魏军开始出现分歧。有一些魏军将领指出,浮桥之计存在极大风险,春天江水上涨时,浮桥可能被冲垮,届时魏军的主力将被江东军俘虏。于是,曹丕命令曹真、夏侯尚等撤退。
通过这场持久战,朱然以五千人守城成功击退了数万魏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也因此在曹魏的心中树立了强大的威慑力。
三次北伐
江陵保卫战后,朱然转战至江夏,协助孙权攻打石阳。孙权以五万大军围攻江夏太守文聘的石阳,但未能攻下,最终只能撤军。文聘趁机追击,却被潘璋阻止。然而,在魏军追击潘璋时,朱然及时赶到,稳定了局势。
241年,孙权组织了四路进攻魏国的北伐战役,朱然负责攻打樊城。在围城期间,他采用了朱异的巧妙战术,成功突破了樊城的外围防线。虽然这次北伐战役在历史上并不显赫,但从结果来看,朱然的表现远远超过孙权的几次亲征。
魏国的夏侯儒率军前来支援,但看到吴军势头强大,他选择停下脚步,不敢贸然进攻。司马懿也分析战况后决定亲自出征,试图扭转局面。
司马懿亲自指挥时,采取了轻骑袭扰等策略,成功逼迫吴军撤退。在追击过程中,魏军斩获了大量战利品,改变了战局。尽管朱然表现出色,但面对司马懿的压倒性指挥,吴军最终未能成功占领樊城。
后期辉煌与挑战
朱然的军事才能在孙吴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尤其在三次北伐中,他屡屡凭借个人力量带领军队取得突破。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精锐,作战时常能事先布好阵势,敌人往往难以应对。
孙权非常看重朱然,曾为其设立了高位,授予左大司马、右军师之职,充分肯定了朱然在吴国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然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孙权非常忧虑,为其提供了精心的医疗与护理。朱然是三国后期吴国名将中的佼佼者,他的勇气、谋略与战功,使他成为了吴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英雄之一。如果没有遇到司马懿,或许他能打破敌人的防线,改变历史的进程。
结语
朱然无疑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武将之一。他的战力、谋略、勇气使他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是吴国北伐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司马懿的干扰,朱然有可能真正实现吴国的大胜,这也使得他可以跻身三国时期最伟大的将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