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谈的是胶东历史区划中的一个小乡镇,名叫固新乡。它曾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老牟平县的一个辖区。在当时,牟平县采用“区-乡(镇)”的体制,固新乡隶属于第三区,区内还包括莱山镇、峻岭乡(其中还包含现今的远陵夼等地段)、滨海乡(含樗岚村等)等。
固新乡的名称带有美好寓意,并没有直接指向某一具体地理位置。因此,单凭字面很难判断它的实际辖区所在,了解起来需要查阅史志资料。
据民国版《牟平县志》记载,固新乡正式辖有十个村庄,分别是孔家滩、三十里堡、于家滩、刘家滩、邹家村、结子沟、上轸革庄、下轸革庄、草埠村、来龙庄(注:于家滩南塂当时有一个自然村,未单独统计;下轸革庄还包含马家疃、王家疃、李家疃、战家疃四个自然村)。从地图对照来看,这些村庄大多集中在今天烟台市莱山区北部的滨海路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所谓“三滩”,通常指孙家滩、于家滩、刘家滩这三处;孔家滩虽然名称相近,但并不在“三滩”之列。总体而言,这些村名的变动并不大,只有轸革庄一度写作“轸革庄”(后写作“轸格庄”),以及来龙庄后来写作“莱龙庄”的情况较为明显。
这一带的地理特征相对突出的是交通区位。现在的交通格局中,荣乌高速、烟海高速、国道228、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都经过这里,轸格庄一带的高速公路出口甚至以“烟台”命名,具有较强的地标性。
这一带的交通优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历史上就有一定底蕴——这里曾是半岛北部沿海官道的一部分,三十里堡的名字也与此有关。地名记载显示,该村建于明末清初,因靠近官道、设有急递铺,距宁海州城(牟平城)约三十里,因此得名“三十里堡”。而据说轸格庄在当地也设有不少“大车店”,显示出往来商旅的活跃。
除了交通,另一条重要的地理特征是“靠海”。孔家滩、于家滩、刘家滩这三处村名的由来,皆与海滩周边的姓氏迁徙有关:孔家滩的孔姓据说自牟平城里迁来,属于孔氏的分支;于家滩的于姓据传与牟平上庄有关;刘家滩的刘姓,则传说与文登鸭儿湾的刘氏家族有关。尽管靠海、交通便利,这一带在古代以农耕为主,尚属宁海州(牟平)的西郊远郊,尚不算繁华。
如今,随着烟台的对外开发和市区的扩张,固新乡一带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高楼林立、商贸繁荣,昔日的海岸边陲和农耕区域,已成为现代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