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本古书记载了司马懿毒死自己爱将牛金的事情。其中包括东晋史学家孙盛的《晋阳秋》和南朝梁史学家沈约的《宋书》。在《宋书·符瑞上》中,记载了以下内容:
“先是,宣帝有宠将牛金,屡有功,宣帝作两口榼,一口盛毒酒,一口盛善酒,自饮善酒,毒酒与金,金饮之即毙。景帝曰:‘金名将,可大用,云何害之?’宣帝曰:‘汝忘石瑞,马后有牛乎?’”
其中,宣帝指的是司马懿,景帝指的是司马师。这段话的意思是,司马懿有一位宠爱并且屡立战功的将领——牛金。司马懿为了将牛金除掉,特意制作了一个两口的酒壶,一口装毒酒,一口装普通酒。自己喝无毒的酒,倒毒酒给牛金。牛金喝下毒酒后立刻死亡。牛金完全没想到,自己曾为司马懿效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最后竟然会死在他手下,死得毫无预兆。
更令人惊讶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也感到困惑,他问父亲:“牛金是名将,为什么要杀他?”司马懿则回答道:“你忘了瑞石图上说的,‘马后有牛’吗?”
这时,司马师终于明白,父亲害死牛金,是因为他担心牛金将来像他们取代曹家的天下一样,威胁到他们司马家的地位。原来,司马懿一直在暗中防范牛金会成为他家族的威胁。
那么,牛金到底是怎样的人?史书中对牛金有一些记载。根据《三国志·曹仁传》的描述,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牛金是曹仁麾下的一位将军。那时,周瑜派兵攻打江陵,曹仁选择了几百名壮士,命令牛金率领他们迎战。尽管兵力差距悬殊,牛金带领的队伍在战斗中陷入困境,曹仁急忙亲自带领骑兵出城解围,最终救出牛金等人。
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牛金确实是一员猛将,善于冲锋陷阵,在关键时刻能够承担重要任务。
另据《晋书·宣帝纪》记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司马懿与诸葛亮在天水一带对峙,司马懿派牛金带领骑兵进行诱敌,成功迫使蜀军撤退,牛金一直追击到祁山。魏明帝青龙三年(公元235年),诸葛亮去世后,马岱率蜀军进犯,司马懿再派牛金迎击,斩首千余人。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再次调动牛金等将领征讨辽东,成功平定了公孙渊父子的叛乱。
这些记载表明,牛金在司马懿麾下是一员重要的将领,司马师也认为他将来可以大有作为。
然而,命运对牛金并不友好。公元235年,在张掖郡的柳谷口,有人发现一块形状像龟的巨石,石上有一幅图画:马后跟着牛、麒麟、凤凰等神兽,这幅图被称为“瑞石图”。当地官员认为这是天降祥瑞,象征曹家天下的未来。魏明帝曹睿对此深信不疑,并下诏告天下。然而,司马懿却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他觉得“马后有牛”暗示着牛姓之人将取代他家。牛金在司马懿心中成了潜在的威胁,毕竟他不仅是一名猛将,且背景也与“牛”姓紧密相关。
因此,司马懿决定先发制人,杀掉牛金,阻止他成为自己的威胁。他将牛金毒死,尽管牛金的死来得毫无征兆,但司马懿却认为这样能确保自己的家族稳固。
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司马懿的计划发展。尽管他通过毒死牛金来巩固自己的家族基业,但最终,司马家的天下也被“牛”家接管了。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魏建立了晋朝,但晋朝并没有延续多久,内乱和外部威胁导致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灾难,最终西晋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的冷酷与狠毒并未让他躲过历史的讽刺。虽然他建立了司马家族的权力基础,但最终,“牛继马后”成了历史的嘲弄。甚至有传言称,司马睿实际上是“牛”姓的后代,他的父亲牛钦与司马懿的家族成员有过私情。因此,晋朝的建立者司马睿可以算作是“牛”家的继承人。
司马懿的精心算计未能保全他家族的未来,反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历史给予了他一个残酷的教训:权谋者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