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当年挑战整个欧洲,犯了个错误——他想同时抓住海权跟陆权。
不过这可能跟德国处在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
01
威廉二世投入巨资修建柏林-巴格达铁路时,他应该没有想过,这条铁路修通的时候,就是战争爆发之时?
柏林到巴格达之间,距离相当的遥远,德国依旧没能解决100多年前拿破仑远征莫斯科的关键问题。
那就是陆权与海权这两个核心问题。
世界两个主要的陆权:
1、“君堡陆权”,就是双B铁路
2、“内亚陆权”,这条掌握在沙俄手里。
威廉二世曾想通过铁路工程绕开英国海权,但到1914年,几乎成为欧洲头号强权的德意志帝国,竟然同时挑战海权与陆权,最后依旧败在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上。
几十年都没有长进,实在是一种悲哀。
02
德国历史证明,任何时候办大事,都需要拉着一个陆权国或者拉着一个海权国。
地球就两个真正的大哥,一个是海权大哥,一个是陆权大哥,其他的都是小弟。
俾斯麦时代的成功,就在于他首先示好英国,表示德国不建设大型舰队,不与英国争夺海权与殖民地,获得英国谅解,以及争取到沙俄谅解。
所以俾斯麦在四面八方围堵下完成德国统一的奇迹。
但威廉二世放弃了这一智慧。德国要海权,英国偏不让。德国要君堡陆权,英国偏在铁路贯通前开战。
德国要拉拢沙俄,沙俄偏跟着法国混。德国要盟友,结果奥匈太弱,意大利骑墙。这就是一战德国——陆权没拿到,就对海权开片。
03
德国是在实力强盛期挑战世界秩序的,但硬是被拖入了多线作战。补给成了很大问题。
如果德国能获得任一强权支持,战争局面将不会那么艰难。
实际上,英国在历次战争中都在阻止陆权与海权的结合:
1853年英法联手阻击沙俄克里米亚战争,就是不让沙俄在已经有内亚陆权通道的情况下再拿到君堡陆权通道;
1905年日俄战争,为英国怂恿挑起,为了不让沙俄在已经有内亚陆权的情况下,获得远东海权。
现在轮到德国了——英国阻击德国的双B铁路,禁止德国拥有君堡陆权。
04
当德国从东西两线同时面临压力时,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提供了前车之鉴。
美国想插手欧洲,但是美国在亚欧地区没有一个朋友,孤家寡人,最后被英法联合阻击。
一战是场狗咬狗的战争,美国也是里面那条一所所获、被霸凌了的狗。
美国在巴黎和会得到的深刻教训,就是美国要在亚欧地区上办大事,就要拉上一个陆权国,这就是苏联。
美国是离岸大岛,要对付亚欧地区的海权国,就要拉上亚欧地区的陆权国。要对付亚欧地区的陆权国,就要拉上亚欧地区的海权国。
05
这一地缘定律,是一把双面剑。
德国历史有机会能干爆法国沙俄的方案,就是给英美当前锋,干脏活,锤爆法国沙俄后英美德三家共同收割法俄遗产。
反过来,德国历史有机会能干爆英国法国的方案,就是给苏联当前锋,干脏活。
但你翻翻德国地图,德国他就是一个天生达利特,天生的达利特下水道圣体。
小胡子不想当慈父的达利特,不想给慈父打下手,不想替慈父通下水道。但是德国他本质就是个欧洲达利特,属于他的永远就是只有下水道。
德国与波兰,这俩就是同一个命运。
德国是欧洲的十字路口,他打谁都方便,谁打他也方便,东欧平原没有天险,德国与波兰是注定没有安全的。
所以大刘说弱小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这就是法国皇帝拿破仑说的:国家的一切命运,都蕴含在他所处的地理位置上。谁来都改不了拿皇判词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