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玄宗身边的女人,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杨贵妃。然而,若问唐玄宗的原配夫人与背后的皇后是谁,知晓者恐怕寥寥无几。
事实上,唐玄宗早年刚登基时,确实有一位原配,她姓王,名菱 。王菱不仅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还曾追随他出生入死,参与政变,可最终,唐玄宗还是辜负了她的深情。
故事始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少年时代。那时,李隆基年纪尚小,武则天还在位。由于李唐皇室内部的纷争,童年的李隆基被幽禁于皇宫,不得外出。
后来武则天称帝,他的父亲李旦被废,李隆基才获得些许自由。但也正因父亲被废,他从皇子变为皇孙,被武则天封为临淄王。
在唐朝的爵位序列中,临淄王的排名较为靠后 。武则天晚年考虑继承人时,选择立三儿子李显为太子,即李隆基的伯父。如此一来,按照传统继承制度,皇位与李隆基彻底无缘。
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在李唐宗室中并不出众。虽有王爵在身,却无人看好他的未来,认为他难有权势与地位。
就在这时,王菱一家看中了李隆基。王菱的父亲王仁皎时任佐卫浴府中郎将,王家虽无王位,却是正宗太原王氏后裔,乃名门望族。
加之王仁皎身为将军,手握兵权,与李隆基也算是门当户对,甚至对李隆基而言,还有些高攀。就这样,在李隆基人生的低谷期,王菱走进了他的世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菱的到来仿佛给李隆基带来了好运。此后几年,先是武则天去世,李显顺利即位,封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相王,赋予其部分实权。
几年后,李显去世,皇后韦氏把持朝政,妄图重演武则天称帝的旧事。关键时刻,李隆基联合禁军发动政变,诛杀韦氏。韦氏被诛后,李隆基拥立父亲李旦为帝,自己被立为太子。
之后,李隆基又与姑姑太平公主展开权力争斗。最终,李旦为平息纷争选择退位,李隆基登基称帝。随后,他又通过政变铲除太平公主,稳固了皇位。作为原配正室,王菱自然而然被立为皇后。
成为皇后之后,王菱时常亲自前往后宫的桑园,带领着一众宫女采桑养蚕。她手法娴熟,从桑叶的挑选,到蚕宝宝的喂养,再到最后的缫丝,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她还会定期举办养蚕成果展示,鼓励宫女们学习养蚕技艺,整个后宫一时间养蚕之风盛行。她的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女红之事的重视,更为后宫树立了勤劳贤淑的典范。
然而,遗憾的是,王菱有一个致命短板 —— 不能生育。她虽早早嫁给李隆基,却一直未能生育子女。李隆基称帝后,后宫佳丽众多,王菱的这一短板愈发凸显。尤其是后来李隆基宠爱武惠妃,武惠妃还为他生下孩子,这让王菱对自己的地位深感忧虑 。
无奈之下,天真的王菱想出了一个天真的办法。她请来和尚施展法术,制作了一块写有唐玄宗名讳的木牌,佩戴在身上。在寻常百姓家,这或许只是普通的求子行为,但在皇家,却有着诸多禁忌。
很快,就有人揭发王皇后此举,称她在行巫蛊之术。此时的李隆基,本就对王皇后感情不再,遇上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开元十二年(公元 724 年),王皇后因 “符厌事件” 被废为庶人,其兄王守一被赐死。王皇后被废后,唐玄宗并未恢复她的皇后地位,同年十月,王皇后便过世了,玄宗下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
王菱与唐玄宗之间,有过支持,有过陪伴,也有过温馨的回忆。李隆基发动政变时,王菱娘家给予了极大支持。王菱始终坚定地站在他身后,不惜性命追随。
诛杀韦氏时,王菱亲自出谋划策;诛杀太平公主时,王菱的舅舅亲自带兵参与政变。更为难得的是,李隆基坐稳皇位后,王家并无贪恋权势之举,王菱的父亲还主动申请退休,不给女婿增添麻烦。纵观中国古代史,能做到这般的皇后实属罕见,王菱堪称一位贤后。
可惜自古帝王多绝情,何况有了新人在前,哪有闲心去管旧人呢?无奈她的一片痴情,终究错付。
之后唐玄宗的孙子唐代宗李豫即位,恢复了王氏的皇后封号,对她进行了追封,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她的名誉与地位。
历史历史冷知识
文字来源妖火说历史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