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漕运其实没有存在的意义,它只是沿途官员的钱袋子
创始人
2025-10-13 22:06:56
0

乾隆年间,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访问清朝,他看到了令他十分不解的一幕。使团沿大运河北上时,这群英国人对清朝坚持使用漕运而非海运感到十分困惑。 事实上,从元末开始,中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海运经验。比如众人皆知的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证明了中国人的航海能力。

独特视角看清朝历史

然而,这一切既定事实却最终呈现倒退式跨越,在清朝中后期,满清既得利益群体依然选择一条更费时费力的运输方式。 这背后的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因为,漕运能够养活一大批官员。

既然如此,那么清朝时期的漕运存在什么样的的独特|u0.j7r.inFoSDY|op.j7r.inFoSDY|pq.j7r.inFoSDY|1a.j7r.inFoSDY|b2.j7r.inFoSDY|3c.j7r.inFoSDY|d4.j7r.inFoSDY|e5.j7r.inFoSDY|6f.j7r.inFoSDY|g7.j7r.inFoSDY|性与尴尬性呢? 今天咱们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看待清朝漕运为何如此突兀的存在,毫无疑问,这背后是一场既得利益群体层层剥削的现实写照,在历史的视野下,所有的既得利益群体,都是糟粕。

·皇帝的米袋子与官员的钱袋子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沿着京杭大运河由南向北而上,他们对着河道里密密麻麻的漕船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这个拥有郑和航海传统的国家,非要选择一条成本高出数倍的内河运输方式,而拒绝更高效的海运?答案藏在乾隆皇帝对使团礼品的评价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存在着一套盘根错节的漕运利益链。

清代漕运被冠以“天庾正供”于“朝廷血脉”的称号, 每年江苏、浙江等八省需向京城输送400万石粮食。这本是保障北方粮食安全的国策,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劳民伤财的巨型行为艺术。

首先,成本已经完全失控。 河运一石米抵京,耗费竟达20至40两白银,相当于底层百姓数年收入。若走海运,成本可骤降至0.4两/石,但朝廷宁可“烧钱”也不改章程。

其次,这是一场制度性的腐败。其实满清统治者深谙此理。 当时,雍正曾痛斥漕运官员“任意扣克”,运丁领十两银子到手不足八两,沿途武弁还以“催船”为名百般勒索。更魔幻的是,连修造漕船的官员也敢公然侵渔,逼得皇帝裁撤“漕运同知”一职。

当然,看到此处,难道皇帝就是无辜的吗? 皇帝非但不是无辜的,更是这场克扣表演的祸乱根源,至于说为何皇帝是祸乱根源,此处省略三千字。

·魏源与顽固派的脑回路对决

其实清朝不乏明白人。道光年间运河曾出现多次淤塞,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拍案提议“海运代漕”, 并列出四大利好,分别是利国、利民、利官、利商。他还精准吐槽反对派的三套“杠精话术”。

反对派眼看魏源可能会毁掉自己的钱袋子,首先提出“海|zjn2.inFoSDY|st.zjn2.inFoSDY|uv.zjn2.inFoSDY|wx.zjn2.inFoSDY|qr.zjn2.inFoSDY|ac.zjn2.inFoSDY|bd.zjn2.inFoSDY|ce.zjn2.inFoSDY|df.zjn2.inFoSDY|eg.zjn2.inFoSDY|盗威胁论”。魏源反驳,北洋水浅多礁,海盗鸟船来了就得搁浅。 很显然,魏源是正确,您有听说过历史上渤海黄海海域出现过海盗吗?东海倒是有,不过替代漕运的海运路线主要经过黄海与渤海。

博弈

反对派再次提出所谓“风浪危险论”,魏源使用数据打脸, 海运年损毁率仅千分之一,反而运河年事故率更高。

反对派随即又提出“船只不足论”,魏源使用现实打脸, 上海沙船三千余艘,船主们早已组建“民营物流天团”。

可惜,这些声音被既得利益集团用“祖宗成法不可变”的帽子压了下去。直到鸦片战争后,列强战舰堵在出海口,朝廷才慌慌张张重启海运。 好一个“祖宗成法不可变”,任何一个书生经过官场的浸淫成为既得利益者后,最终都被迫蜕变,成为助纣为虐的爪牙。

当然,魏源的主张最终和他的 《海国图志》一样石沉大海,这当中镶嵌着的可惜,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漕运的利益江湖

漕运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利益江湖。

这套系统养活了多少人呢?据清朝《户部漕运全书》记载,漕粮征收时除了正米,还有“耗米”,这词语您一看就明白其也即是运输损耗,另外还有“踢解银”,这指的是包装费,其余还有十余种附加费。 各级官员如同套娃。站在如今的视角看,当时的百姓可真是凄苦,官员的收费名录可谓惨无人道。

然后,一阵反常的画面呈现在眼前,粮道官克扣发丁银两;监兑官索要“验货红包”;沿河武弁收“保护费”;州县胥吏更绝, 直接发明“合勺成升”术也即是所谓的零头凑整多收粮。

底层百姓被逼到极限时,便爆发“闹漕”抗争。光绪年间河南洛阳李延华兄弟因反对浮收漕粮,被知县“非法殴打,立时拷毙”,其兄京控反在狱中“病故”。 此案惊动光绪帝,最终涉案官员受惩,百姓获准勒石永禁浮收。不加解释地讲,这是用两条人命换了一块警示碑。

·闭关锁国的隐喻

说个题外话,当清朝官员在运河沿线设卡收钱时,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呢?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记录:“英国两艘军舰就能胜过整个清帝国海军”,这也为后来英军愿意跨越重洋发动战争的底气。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40年,英军直接攻占运河与长江交汇的镇江,掐住漕运咽喉,两年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镇江事件”,满清首领海龄成为事件主角。

海运的优势不言而喻

可悲的是,直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廷才彻底停运漕粮。彼时,大运河畔的临清已从“百货山积”的直隶州沦落为人口不足五万的小城,而上海的外洋轮船正载着商品驶向全球。 历史的岔路口,固守漕运的清朝完美错过了海洋文明班车。

这就是故意不看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历史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警醒后人,不知道后人是否被警醒。

·漕运的“退休生活”

如今,京杭大运河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当年啃食漕运的百万官吏早已化作尘土。回看这段历史,仿佛一场黑色幽默。

皇帝以为养的是“忠诚快递员”,实际雇了“吸血虫施工队”。

像魏源这样的书生呼吁“开眼看海”,但是官员却埋头“闭眼捞油”。

最后,运河里沉没的不只是粮船,还有一个帝国驶向近代化的最后机会。或许,马戛尔尼的困惑本可以这样解答: “先生,海运省下的钱够造十支舰队,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您说,是银子重要,还是大清的‘铁饭碗’重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人... 人民英雄刘志丹:家乡因他改名,后代子女今何在?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英雄——刘志丹,他不...
景德镇策昌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景德镇策昌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冯唐德,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营...
名家字画收购选丰宝斋:线上先聊... 藏家出售名家字画和旧书籍,最怕“盲目上门遇套路”“咨询无门心里慌”。北京丰宝斋专注字画收购、名家字画...
百进(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百进(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彩侠,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景德镇墨红陶瓷有限公司成立 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景德镇墨红陶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邹济政,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
百年艺术IP进博会首日就收获意... Picasso Group旗下毕加索品牌首次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发布全新市场行动——“...
景德镇廷凯陶瓷有限公司成立 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景德镇廷凯陶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少卿,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经营范围...
西安发现一处隋唐遗址 为研究通... 通义坊花边板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西安发掘...
原创 早... 一组百年前美国童工老照片,老照片反映了美国当时两个社会问题:美国穷人不少,孩子也要帮助家里讨生计。另...
南昌市岁颖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南昌市岁颖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郭小勇,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经营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