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3日,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大芬村迎来了内黄县东庄镇东台头村的九位李姓后裔,他们组成的“滑县大芬村李氏寻亲团”来到这里寻根问祖,成员包括李平文、李久文、李金堂、李洪太、李争齐、李建斌、李建军、李向宾、李文彬等。
大芬村坐落在古老的金堤之上,村名原为“大坟”,属于典型的迁入型村庄。据说明朝洪武六年,李姓祖先李大本便迁居于此。如今村里有1600余人,约有95%的人口都姓李。
来自内黄县东庄镇东台头村的李洪太,是李氏二十世孙,也是位资深记者,曾任“大河报”副总编辑,另担任郑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他向来访者介绍了李姓的由来,以及国内外与李姓相关的知名人物,并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根亲文化、姓氏文化和孝善文化等话题。
大芬村保留的“李氏家谱”已具备较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寻亲团成员一同观看了大芬村李氏的十四届祭祖视频,感受宗谱文化的延续与庄重。内黄县李氏寻亲团还向大芬村李氏赠送了“李氏家风家训”,表达对宗族文化的共同珍视。
李洪太在介绍中提到,李姓的始祖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老子李耳,而是一名在商代担任司法长官的官员,称为“理徵”。据传理徵屡次直言进谏,遭商纣王忌恨,被处死并波及九族。理徵之妻契和氏携儿子理利贞逃亡,途中饥渴难耐,偶遇一株果实累累的李子树,摘下李子果腹,继续逃亡,最终来到苦(音gǔ,今河南鹿邑,即老子李耳的故乡)县安家落户。为了避免官兵追杀,理利贞选择隐瞒身世、改姓为李,因此“李姓”由此诞生。这一说法也被称为“指树为姓”或“李树图腾”的来源之一。
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在2019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李姓人口约为1.009亿,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王姓(约1.015亿)。
此次寻亲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地李氏宗亲之间的情感联络,也让大芬村的李氏族谱和家风家训得以在更广范围内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