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日本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前突然冷清,一块原价3000万日元的劳力士手表在二手市场暴跌至300万日元。
泡沫经济破裂后,整个社会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但危机中悄然崛起的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企业,却让一批抓住“性价比”和“实用主义”风口的普通人实现财富逆袭。
三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国正站在相似的历史节点:房价连续41个月下跌,大学生学历加速贬值,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升至220%,接近日本泡沫末期水平。 然而,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下行期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普通人机遇。
19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东京地价从峰值暴跌70%,银行坏账堆积如山,自杀率在三年内从3.2万飙升至3.5万。 但危机中,三类行业逆势扩张。
平价消费革命:优衣库在百货业衰退10.1%的1999年,逆势增长24%。 其“基础款 科技面料”策略将T恤价格压至百元内,成为“买不起奢侈品的替代品”。
二手循环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中古店(二手奢侈品店)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人民币。 大黑屋等连锁品牌上市,翻新的名牌包和相机被抢购一空,甚至一本漫画书改个封面就能再卖一轮。
情绪疗愈产业:失业率攀升至5%时,游戏《最终幻想7》全球销量破1000万份,任天堂Game Boy销量破亿。 柏青哥(弹珠机)店挤满逃避现实的社畜,动漫产业规模在十年内增长5倍。
典型案例是56岁的清洁工松原浩一。 他表面上周工作3天,月收入仅10万日元,却在房价低位时购入7套公寓,每月租金收入180万日元,加上股票投资,年收入达3000万日元。
他的成功并非个例:泡沫破裂后,日本非正式雇佣比例升至40%,许多普通人通过租赁经济、技能外包和轻资产创业实现翻身。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额为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呈现通货紧缩趋势。 与日本相似的数据背后,是城镇家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60%,A股上证指数在3000点徘徊16年。
不同之处在于政策空间。 日本受制于日元国际化和债务积压,而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半导体、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2025年科技出口占全球18%。
同时,注册制改革和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知识产权质押金额超3600亿元,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
消费行为的变化更为直观。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3.5%,但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突破8亿,抖音电商GMV增长80%,临期食品店三年增长300%,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一名北京的90后妈妈通过微信群组织邻居拼团水果,月入2万元,超过她之前的白领工资。
这一趋势体现为:
临期食品规模化:临期食品店数量三年增长300%,头部品牌“好特卖”单店日均客流超2000人次,客单价稳定在50元以上。
二手交易爆发:闲鱼用户破5亿,日均200万件闲置商品成交。 二手奢侈品平台红布林用户量年增80%,客单价保持在3000元以上,部分卖家年化收益率跑赢低风险理财。
折扣零售扩张:零食折扣店“零食很忙”在全国以每天新开10家的速度扩张,蜜雪冰城凭借4元柠檬水上市,年销量破20亿杯。
普通人切入门槛极低。 社区团购团长通过微信群整合生鲜供应链,赚取佣金;抖音带货主播展示商品实用价值,如“9.9元包邮”商品年销量超100亿件;闲鱼专业卖家提供闲置品代卖服务,无需囤货。
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20%,与1990年代初的日本高度相似。 但中国老年产业供需缺口更大:
老年旅游服务缺口40%:专业老年旅游规划师稀缺,组织特色团(如书法之旅、康养线路)的从业者月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智能设备需求激增:适老化智能设备市场年增长率达45%,跌倒监测手环、语音控制家电等产品供不应求。
健康管理空白:专业的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几乎是一片蓝海。 上海一名退休教师开办“老年自习室”,提供茶艺、书法课程,月净利润达5万元。
典型案例是广州退休教师“王阿姨的慢生活”。 她在抖音分享插花、养生Vlog,吸引同龄粉丝后带货中老年服装和营养品,月入过万。 另一名创业者开发“老年版Keep”小程序,设计太极拳课程,通过售卖运动器材月流水超50万元。
中国数字游民群体已突破5000万人,线上技能培训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 AI取代基础工作的同时,高端技能需求暴涨:AI提示词工程师平均月薪达3.5万元,仍供不应求。 企业愿意为优化ChatGPT输出效果支付高额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