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外号“邱疯子”,是黄埔军校第二期的学员。这个绰号不仅反映了他与常人不同的性格,还透露出他在战场上的“不要命”精神。除了“疯”之外,他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迷信。邱清泉的迷信有两个层面,一方面他迷信算卦,另一方面,他深信蒋介石就是他的“贵人”和“正统”。
1922年,邱清泉不甘于在家乡当“邱老师”,于是他前往上海求学。由于家境普通,他只能半工半读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上海,他受到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影响,深信国民党是“正统”,因此萌生了投身国民党的念头。在决定投身之前,邱清泉特意请人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运势向南,有贵人相助”。看到这个“吉卦”后,他激动得整晚未曾入眠。
带着这份兴奋,邱清泉决定南下广州。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豪情万丈,写道:“壮士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到广州后,他顺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二期工兵科的学员。在黄埔军校,军事教育注重实用,尤其强调野外演习和实战经验。邱清泉在这种教育下很快崭露头角,参与了平定商团叛乱和第一次东征等战斗。随着战功不断积累,邱清泉的升迁也非常迅速,1926年,他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第三连连长。1927年,又晋升为武汉军校工兵大队第二队上尉队长。
在这一时期,邱清泉对卦象的信仰愈发坚定,他认为自己的“贵人”就是蒋介石。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背叛革命。邱清泉毫不犹豫地站到了蒋介石的一边,因公开反对国共合作,他被幽禁了半个月,之后逃往南京,正式投向蒋介石的阵营。
尽管一开始邱清泉并未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因为蒋介石推崇曾国藩的识人之术,并未对邱清泉产生好感,但邱清泉凭借其勇猛的战斗风格和迎合蒋介石的政治立场,终于获得了蒋的关注。为了得到蒋介石的赏识,他不仅在战场上拼命,还为《扫荡月刊》和《扫荡报》撰写了不少反动文章。终于,1933年,邱清泉被蒋介石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少将处长。
邱清泉的事业转机出现在1934年。当年,他被派往德国柏林陆军大学留学,专攻机械化部队理论。在那里,他有幸与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等人共同学习。学成归国后,邱清泉满怀激情地向蒋介石建议建立现代化国防军,蒋介石听后立刻任命他为教导总队参谋长。1937年,邱清泉在南京保卫战中表现突出,亲眼目睹日本军队在南京的暴行后,他愤怒异常,每次与日军交战时,都像发了疯一样冲锋陷阵,令日军为之畏惧。战后,他因作战勇猛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并晋升为五军副军长。
在昆仑关战役中,邱清泉出奇制胜,成功截断日军的退路,为中国军队争取了重要胜利。此后,他的迷信心态更加根深蒂固,尤其是那句“运势向南,有贵人相助”给了他无比的信念。他的战功不断,但也因对“向南”的迷信而产生了一些畏惧。随着战斗的不断推进,邱清泉逐渐变得更加敏感和迷信,特别是在抗战结束后,他的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1945年12月1日,邱清泉率第五军与国民党特务一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昆明惨案,导致数十人死伤。此后,他迅速投入内战,并屡次取得胜利,但随着战局的逆转,邱清泉开始变得焦虑。尤其是在1948年,面对淮海战役的失败,邱清泉因迷信的“运势向南”而产生了恐惧情绪。甚至在战役期间,他曾因一棵树和院子形状像“困”字而大发雷霆,强行要求砍掉这棵树,却又在树被砍掉后发现变成了“囚”字,更加困扰他。
内战时期,邱清泉不仅迷信各种“兆头”,还在战局中越来越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在解放军即将突破陈官庄时,邱清泉的情绪彻底崩溃,他开始借酒浇愁,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恐惧。他时常表达自己“看够了,死也值得了”的心态,但实际上,他对死亡的恐惧反而愈加明显。临死前,邱清泉不断强调自己不怕死,实际是想安慰自己内心的恐惧。
1949年1月,邱清泉在战斗中遭遇解放军的袭击,在尝试北逃时身中六枪倒地阵亡。有人认为他死时未闭上嘴巴,是因为有未曾说出口的悔恨。然而,这个谜永远无人解开。邱清泉死后,蒋介石追封他为上将军衔,但国民政府对他的优待也仅此而已。
邱清泉的家人,在他死后选择前往台湾,妻女乘坐国民党军舰离开。邱清泉的儿子邱国渭则未能赶上,留在了大陆。后来,他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并进入上海市图书馆工作。邱国渭后来定居美国,并与失散多年的母亲和妹妹取得了联系,最终与家人团聚。
邱清泉一生充满了矛盾和迷信,从一名勇猛的将领到最后的悲剧人物,他的命运似乎也在他自己深信的“运势”中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