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中,曾有许多杰出的皇帝和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有些大臣家族几代人都忠心辅佐君主,而有些大臣则因功高震主、傲慢自负,最终因与皇帝的矛盾而全家被灭。做皇帝的如同猛虎,臣子再有功勋,受再多宠爱,也永远是臣,而君永远是君。若不清楚自己身份,迟早会遭遇灭顶之灾。
满清王朝中最为人熟知的皇帝当属康熙帝,他的时代与乾隆帝的统治共同构成了盛世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是满清最繁荣的时期。康熙之后,接替他的是雍正帝。雍正的在位时间较短,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影响。
康熙帝在位长达61年,这让他的儿子们之间争权斗争异常激烈。由于康熙长时间没有确定继承人,这场争夺持续了许久,甚至让他自己也愁眉不展。最终,康熙帝选择了能力突出且深得他喜爱的胤禛作为接班人。胤禛被封为贝勒,后来更是被任命为和硕雍亲王。在康熙帝去世后,年已四十四岁的雍正正式登基,年号“雍正”。
雍正帝继位后非常勤政,但这也意味着他没有多少时间享受家庭生活,至于子嗣,显得尤为稀少。雍正深知帝位来之不易,尤其是在经历过兄弟间的激烈争斗后,他更加珍视自己的皇权。对那些曾与他争权的兄弟,雍正没有丝毫心慈手软,对那些挑战皇权、胆敢犯上作乱的大臣,亦不会宽容。
雍正帝最为愤恨的就是他曾亲封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年羹尧的性格傲慢,他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始终没能保持低调,最终成为雍正帝的心头大患。年羹尧原是汉军镶白旗的成员,立下过许多战功,尤其是在康熙帝时的准噶尔战争中,击败了准噶尔势力,因而得到了重用。他还通过姐姐嫁给了雍亲王,借此关系,他升任为三等公爵,并多次被委以重任,甚至平定了罗卜藏丹津之乱,巩固了青海地区的统治。
但年羹尧的最大问题就是傲慢无礼,尤其是在雍正面前,显示出极为嚣张的态度。雍正二年,年羹尧第三次上朝时,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极为失礼,甚至在奏章中故意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这无疑激怒了雍正帝。雍正帝最终决定彻底除掉这个威胁。
雍正三年,年羹尧被降职为杭州将军,随后又被削去所有官职,最终被押解回京,面对着长达九十二条的罪状。年羹尧最终被判赐死,自尽而亡,年仅四十七岁。
年羹尧一家的遭遇也因此波及全族。年氏家族的兄弟们被削去爵位,年羹尧的长子被处死,其他子孙则被发配边疆。年羹尧的妻妾中,正妻和继妻因为其家族的特殊背景得以幸免,送回了娘家,而其他妾室则遭到了处决。年羹尧的女儿本来与曲阜孔家有婚约,但由于年羹尧的罪行,婚约被退回。
至于年妃,虽然她最终因病去世,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年妃的命运也十分悲惨。然而,雍正帝并未完全断绝她的恩情,他为年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追谥她为敦肃皇贵妃,以表彰她在生育子嗣上的功绩,给她一个体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