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泽东评说王明和博古
创始人
2025-10-13 14:31:55
0

毛泽东从1945年5月到1964年期间,多次提到遵义会议,尤其是对王明和博古的评价。这些谈话内容反映了他对这两位领导人的看法,并阐述了相关历史事件。以下是对毛泽东评说王明和博古的一些分析。

一、毛泽东对王明的评价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材料汇编》中,四次提到王明,主要讨论王明的错误路线及其对党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是在1961年6月21日,毛泽东与外宾谈话时提到:“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都是在内战时期产生的……第三次就是王明路线,这条路线持续了四年,统治了全党。它是由共产国际引导的,王明继承了李立三的错误,在军事、政治、组织等方面都采取了错误的冒险主义路线,结果导致南方根据地丧失,我们只得进行长征。”毛泽东指出,王明的错误路线导致了长征,虽然长征在历史上是一次光荣的胜利,但实际上是因为路线错误才被敌人追赶到不得不长途跋涉。

毛泽东在1961年同外宾的第二次谈话中也提到:“在长征途中,我们开始纠正王明的‘左’倾路线。尽管遵义会议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我们通过整风运动,用三年半的时间研究党史,最终团结了党内的大多数人。即使其中一些人曾犯错误,他们仍被选为中央委员,但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表明,尽管王明曾是中央委员,但他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继续坚守自己的立场。

第三次提到王明是在1963年,毛泽东谈到:“长征途中,遵义会议才开始批评这些错误,改正了路线,领导机构开始独立思考问题。我们采取了帮助错误同志改正的态度,团结了大多数党内成员,尽管有个别的人仍然拒绝承认错误,如王明。”

第四次是在1964年,毛泽东进一步批评了王明路线带来的损失:“我们的革命遭遇了极大损失,军队从30万减少到2万5千,南方根据地丧失,白区党几乎完全消失。所有这些损失都源于王明的错误路线。”

二、毛泽东对博古的评价

尽管毛泽东多次提到王明,但对于博古的评价却显得较为含蓄和间接。博古在1943年曾公开承认自己在执行错误路线时的责任,特别是在内战时期。他表示自己对于路线错误负有重大责任,并指出自己在执行过程中将错误进一步极端化。毛泽东对此有一定了解,但他在自己的谈话中并未直接提到博古的这些言辞。

毛泽东第一次提到博古是在1945年5月24日的中共七大上,他说:“从1935年1月到1945年这十年里,中央主要成员是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选出的,而非六次大会选出的。遵义会议的成功离不开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的支持。”这里提到的“犯过错误的重要同志”很可能是指博古。遵义会议后,博古主持会议,提出要改组领导,并同意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自己则保留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革军委委员职务。

毛泽东第二次间接提到博古是在1964年谈到“把全党团结起来”的过程中,表示党内大多数人,包括博古,都参与了整风运动,最终形成了团结的局面。

三、总结

通过这些谈话,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回顾遵义会议和长征的历史时,虽然对王明的错误路线批评严厉,但对博古则保持较为含蓄的态度。毛泽东的评价更加注重历史教训,强调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党内的错误路线才能得到纠正。对于王明,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错误对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对于博古,他则侧重于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虽然博古在过程中也有错,但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与其他领导人共同参与了党和军队的重建与发展。

这篇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多次谈话的分析,揭示了他如何在回顾过去时公正、客观地评判这些曾与他并肩战斗的同志们的优缺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发现!秦始皇祖母陵墓发现灭...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秦始皇祖母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灭绝新物种 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团...
原创 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盟军将矛头转向东方。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连续失利,海军力量几乎耗尽,同时在...
原创 玄... 一、引言 说到唐朝的魏征,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那个敢于直言直谏的忠诚大臣。无论是在李世民面前,他多次...
国际高端艺术市场推荐艺术家李元... 李元晦个人简介 李元晦,原名李明星。 号古藤居士,1955年生,山东临沂人,毕业于枣庄学院。山水宗...
晶盛机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基...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晶盛机电(30031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基于...
原创 商... 夏朝早期,太康因荒淫无度而失去民心,于是东夷的后羿发动了政变,史称后羿代夏。类似的事件在商朝建立不久...
原创 日... 1945年,日军在越南西贡遭遇惨败,大批日军被俘虏。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在这群日军俘虏中,竟然有一个来...
原创 韩... 说到战神,你可能会想到上古时期的蚩尤,那个战无不胜的恶神;也可能会想到白起,他在战场上几乎无敌;或者...
在“千年石窟”中聆听国乐 一场...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8日报道: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作,既是古代石刻艺术的璀璨宝库...
原创 一... 2025年7月5日,没有地震,没有海啸,日本依旧平静。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却让整个日本社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