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匈牙利总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凭什么敢挑战美国,又为何坚定地选择站在中国一边?他的名字是维克托·欧尔班,一位拥有丰富经历的政治人物。
欧尔班出生于1963年,1987年毕业于匈牙利罗兰大学法学院。年轻时,他便活跃于政治舞台。1988年,他参与创立了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旨在挑战苏联的统治。1998年,他成为匈牙利总理,年仅35岁,成为欧洲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那时的他,满怀理想,热衷于推动匈牙利改革,并希望拉近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他领导匈牙利加入了北约,并将青年民主联盟从自由主义政党转变为中右翼的基督教民主党。
然而,改革的路并不平坦。由于政治基础薄弱,欧尔班的改革难以顺利实施,许多改革措施遭遇阻力,且他提名的官员很少通过审议。由于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而未考虑到匈牙利的实际经济情况,改革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通胀问题加剧,导致他在2002年大选中失败下台。
经过八年的在野期,欧尔班对自己的政治路线进行了深刻反思。2010年,当他再次以绝对优势赢得选举时,他的思想和战略已发生重大转变,不再是那个向西方屈服的年轻人。2015年,欧盟在欧洲难民危机中提出按配额接收难民,欧尔班坚决反对,并在边境筑起了铁丝网。从那一刻起,他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方向:匈牙利的主权和人民的实际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实用主义精神在他的能源政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2022年,在“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价格飙升。面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欧尔班选择坚守与俄罗斯的合作,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一起,警告任何人不得干涉通过“土耳其流”管道的天然气供应。对于匈牙利来说,这条管道至关重要,关系到其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国家经济的运转。
在俄乌冲突期间,欧尔班的外交立场尤为独特。当西方国家纷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他不仅拒绝盲目跟随,还在2024年开展了一次穿梭外交,访问了基辅、莫斯科和北京,积极推动和平解决方案。尽管这次外交行动未能立即终结冲突,但它极大提升了匈牙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证明了匈牙利外交政策的独立性。欧尔班不仅不受西方压力左右,还努力将匈牙利塑造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立作用的重要力量。
而在与中国的关系上,欧尔班更是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在欧盟频频以“法治”问题制约匈牙利时,欧尔班将目光投向东方。匈牙利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科技领域与中国展开了广泛合作。中国的投资迅速流入匈牙利,尤其是在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2022年,宁德时代投资73亿欧元在匈牙利建厂,比亚迪也在匈牙利设立了第一个电动汽车工厂。
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欧洲产业格局的变化。由于本土企业在电池技术和生产上远逊色于中国,匈牙利凭借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对外资的开放态度,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到2025年,匈牙利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欧尔班不仅仅从经济上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更在政治上为中国发声。2021年,欧盟曾多次提出对香港实施制裁,但欧尔班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投下反对票。他坚决表示,制裁没有任何益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通过这样的举动,欧尔班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匈牙利有自己的独立选择,不会盲目跟随他国的脚步。
欧尔班的政治理念并非出于意识形态,而是基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和谨慎权衡。他的“硬骨头”精神,是在西方政治体制中看到其虚伪后,通过实践磨练出来的。与中国的合作,既是为了稳定国内经济,也是为了在外交上找到一个可靠的支持者,增强在欧盟内部的谈判筹码。
通过这种精明的战略,欧尔班不仅为匈牙利寻找到了突破口,还为欧洲其他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小国不必在大国之间摇摆不定,真正的平等合作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欧尔班展现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一旦主权和发展方向被捆绑在一起,才能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