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没想到我年纪已过60,居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大好事,简直是天降贵人啊。”
这是刘仁轨在收到圣旨时的自言自语,话里充满了喜悦与不可思议。
公元662年,冬天的寒冷让人瑟瑟发抖,年过60的刘仁轨接到了一道来自皇帝的圣旨,高宗命令他前往朝鲜半岛担任“检校带方州刺史”,去平定百济。此时,朝廷的官员们几乎都看出来了,这个任务实际上是派刘仁轨上战场送死,因为他得罪了权势熏天的宰相李义府几次,未能置他于死地。虽然已经上了年纪,刘仁轨依旧得背负起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当时,战场风云变幻,趁机而入的日本也开始大力支援百济。面对倭国兵力四倍于己,刘仁轨该如何在这场困局中突围而出呢?
刘仁轨出生于公元601年,家境贫寒,但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在文学和历史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唐朝建立后,他因受到重臣任瑰的赏识,起初做了陈仓县的县尉,之后虽然官职一直较为普通,但凭借踏实肯干的态度,他积累了不少经验,直到49岁才升为中层官员。年届59岁时,本该退休安享晚年的他,却因为得罪了宰相李义府,陷入了困境。
这一切的根源,竟是一位美丽女子的引发的风波。这个女子名叫淳于氏,是洛阳城的美人之一。她与丈夫的婚姻不和,因红杏出墙被发现后,为了掩盖罪行,她不惜将丈夫杀害。这个本应立刻接受法律制裁的案件,却引起了李义府的注意。李义府作为武则天的心腹,性格复杂且充满野心,听说大美女被囚禁,他便亲自去天牢“视察”,一见倾心,直接决定将她带走。为了掩饰这一不正当行为,大理丞毕正义草率地安排了一起替罪羊被处决,但不久此事被大理卿段宝玄举报了。
唐朝法律严明,私放囚犯将受到严重惩罚。毕正义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廷调查此事,最终刘仁轨带队查清了真相。李义府慌忙找人提醒毕正义“死人不会泄漏秘密”,结果,毕正义因受威胁自杀。李义府虽然运气不错,没有受到重罚,但他对刘仁轨心生恨意。
接着,李义府将刘仁轨贬至青州做刺史。虽然在地方上做官是一份不算辛苦的差事,但李义府不愿让他安然度过余生,不到一年,便给刘仁轨找到了一个“更适合”的机会——北方的高句丽。
高句丽这个地方,因其地理位置无自然屏障,一旦强大,就会对唐朝东北边境构成威胁,因此,唐朝历来重视其战略地位。然而,多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并未成功,唐朝决定改采另一策略,通过扶持高句丽的邻国——百济与新罗,三国并立,孤立高句丽。
但百济这个“盟友”渐渐不听话,甚至暗地里与高句丽联合,准备合力攻打新罗。660年,百济发动进攻,新罗向唐朝求援,唐朝立即派遣苏定方出征,打败了百济。此后,唐朝决定乘胜追击,完全消灭高句丽。而刘仁轨,在60岁时,不得不肩负起运送粮草的重任。
然而,李义府始终不想放过他,指示刘仁轨组织运输船只,却巧妙选择了冬季海上最为危险的时期,结果船只在暴风中翻覆,刘仁轨险些丧命。李义府随即在朝堂上造谣刘仁轨“故意为之”,企图让他自杀以便摆脱后患。
在这时,刘仁轨并没有低头,他坚持自己没有犯错,尽管大部分官员都劝他自杀保全名誉,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认为国家有法律,只有国家的法律能决定他的命运。最终,虽然未能查出刘仁轨“通敌”的证据,李义府也没能打压他成功。
正当此时,唐朝面临更多复杂局势,百济民众不甘失败,欲复国。唐朝不忍看到百济遗民流离失所,派遣王文度去治理百济,但王文度未久即死,唐朝失去了治理百济的控制。
在这种局势下,刘仁轨被再次任命为百济的负责人,尽管他知道李义府的真实意图,却决定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带领新罗共同治理百济,并且不久后取得了战功,使百济重新焕发生机。
但此时,日本趁机入侵,支援百济复国。日本的天智天皇支持扶余丰璋,带领数万兵力准备打下百济。刘仁轨此时无畏不前,迎击日军,最终在663年8月28日的白江口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本的军队。此次胜利,不仅为唐朝保卫了东北亚的安全,也为日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刘仁轨的英勇战斗,最终使他从地方官员一跃升至宰相。而李义府因失势,被流放,死于心血管病。
刘仁轨的故事,是不畏强权,坚守原则,勇敢追求事业的典范。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即使人生过了不惑之年,只要有机会,总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