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的治国才能和军事成就备受后人称道。然而,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秦始皇的私人生活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许多人都知道他一生没有立后,但却拥有很多孩子。由于扶苏和胡亥这两个儿子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很多人误以为秦始皇只有他们两个孩子。事实上,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和十位女儿。那么,为什么我们知道的关于秦始皇的孩子如此有限呢?这些孩子的结局又如何?
在封建王朝中,长子通常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重视,秦始皇也不例外。年轻时,秦始皇对扶苏寄予了厚望,并为他请来了许多老师进行培养。扶苏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勇气和坚韧,还有秦始皇所缺少的仁爱之心。扶苏为人仁义,深得百姓和朝臣的敬重,因此大家对这位太子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父子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使得扶苏最终未能继位。
秦始皇晚年时开始追求长生不老的药物,为此他不惜花费巨资寻找仙药。虽然长生不老的药并不存在,但许多术士借此机会来骗取秦始皇的钱财。有些术士拿了钱就消失,还有一些则在背后诽谤秦始皇。京城一时陷入混乱,秦始皇愤怒之下,决定杀掉所有的术士。丞相李斯知道这种做法不妥,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并未劝谏秦始皇,反而支持了他的决定。
然而,扶苏认为父亲此举过于残忍,因此出言劝阻,但秦始皇已经不再听取任何劝告,于是将扶苏派往修建长城。这一行为,也许正是秦始皇与扶苏思想分歧的体现。秦始皇提倡法家思想,推崇严苛的法律,而扶苏则更倾向于仁政。他们的不同思想导致父子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
随着秦始皇的去世,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尽管扶苏在父亲生前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强大的支持力量,但在李斯和赵高的阴谋下,胡亥最终取代了扶苏,成为了新的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深得父亲宠爱。但秦始皇并未打算将帝位传给胡亥,而是更倾向于扶苏。赵高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在秦始皇临终时开始操作权力斗争。他与李斯联手,推动胡亥登上皇位,从而使赵高能够掌控朝政。
在胡亥继位后,赵高开始排除异己,迅速扩大自己的权力。胡亥起初未能意识到赵高的野心,但最终他也成为了赵高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赵高不仅控制了政权,还暗中策划了胡亥的死亡,使自己彻底坐稳了权臣的宝座。
秦始皇的孩子中,留下名字的仅有扶苏、胡亥、公子将闾和公子高。公子将闾是胡亥的哥哥,胡亥继位后,他和另外两位兄弟被抓捕,最终被迫自尽。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定除掉所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兄弟。尽管这些公子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罪行,但他们依旧死于非命。
公子高在看到胡亥的残酷后,意识到自己也在危险之中。为了保护家人,他主动请求替父亲殉葬。历史上并没有儿子为父亲殉葬的传统,这一请求也被视为公子高的一种自保手段。胡亥答应了这个请求,并对公子高表示赏赐,公子高的家人得以生还。
除了这四个被提及的儿子,秦始皇的其他孩子大多下场悲惨。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上方发现了十七座陪葬墓,经过研究,专家推测这些墓中埋葬的正是秦始皇的儿子。墓葬规格高,证明这些人曾是帝王的后代。根据甲骨文的记载,这些孩子在青年时期就去世,意味着他们都未能善终。
秦始皇的十个女儿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因为古代女性的地位较低,但史书中提到“十公主矺死於杜”,也许她们的结局并不乐观。权力争斗中的牺牲者并不止男性,女性也未能逃脱这一命运。最终,秦始皇的子嗣几乎无一善终。幸运的是,公子高的后人逃出了咸阳,并改姓“赵”和“高”,得以延续家族的血脉。
秦始皇的孩子们虽然在父亲的庇护下享有过一时的荣华,但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几乎无一善终。这一切也让人感叹权力的无情,父子、兄弟间的血海深仇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