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大家想到的都是 “打打杀杀”—— 曹操打刘备,刘备打孙权,孙权又跟曹操掰手腕,看着跟仇人似的。可你要是扒一扒他们的亲戚关系,能惊掉下巴:这群人七拐八绕全是亲戚,说白了就是 “一家人打一家人”。只不过在权力和生死面前,亲戚情分早被抛到脑后,最后还是得靠拳头说话。今天咱就捋捋三国这张 “乱得离谱” 的亲戚网。
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那可是下了 “血本”—— 直接把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自己摇身一变成了 “国丈”,儿子曹丕自然就成了汉献帝的 “大舅哥”。按说这关系够亲了吧?结果曹丕后来又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一下子从 “大舅哥” 变成了 “女婿”。
你品品这关系:汉献帝娶了曹丕的三个妹妹,曹丕又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等于汉献帝既是曹丕的 “妹夫”,又是曹丕的 “岳父”。这要是过年走亲戚,俩人见面都不知道该怎么叫,估计只能互相瞪着眼:“咱还是别论辈分了,先聊聊谁当皇帝吧。”
蜀汉的关系也没好到哪去,光诸葛亮和刘禅就够绕的。刘禅一直管诸葛亮叫 “相父”,意思是 “像父亲一样的长辈”,按辈分,诸葛亮跟刘备是同辈,比刘禅大两辈。结果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娶了刘禅的女儿,成了蜀汉的驸马。
这么一来,诸葛亮就从刘禅的 “相父”,变成了刘禅的 “亲家公”;刘禅则从诸葛瞻的 “叔叔辈”,变成了 “岳父”。好在两家原本没血缘关系,不算近亲,不然这辈分更乱。不过也能看出来,蜀汉这帮人表面上是君臣,私下里早通过联姻绑在了一起。
别以为曹魏和东吴一直是死对头,他们早早就通过联姻 “拉关系” 了。公元 200 年,官渡大战马上要开打,曹操怕孙策在背后捅刀子,赶紧想了个招 —— 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孙策的四弟孙匡,又让儿子曹彰娶了孙权堂兄孙贲的女儿。
这么一搞,曹操成了孙匡的 “姑父”,孙权成了曹彰的 “堂舅哥”,两家瞬间从 “潜在敌人” 变成了 “亲戚”。只不过这亲戚情分没撑多久,后来赤壁之战该打还是打,只能说 “在权力面前,亲戚情分连纸都不如”。
最离谱的是曹魏和蜀汉,看着是 “死对头”,其实早就是 “打断骨头连着筋” 的亲戚。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的侄女,也就是说,张飞得管夏侯渊叫 “叔叔”,夏侯渊是张飞的 “岳父舅舅”。后来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成了蜀汉的皇后。
这么算下来,刘禅的皇后是夏侯渊的 “侄外孙女”,刘禅自然就是夏侯渊的 “侄外孙女婿”。后来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因为怕被司马懿追杀,逃到了蜀汉。刘禅见了他,直接指着自己的儿子说:“你看,这孩子也是夏侯家的外甥啊!” 一句话就把两家的关系拉回来了 —— 毕竟都是亲戚,总不能刀兵相向吧?
连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 “老对手”,都沾点亲戚关系。诸葛亮的堂弟叫诸葛诞,诸葛诞的大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三儿子司马伷。这么一来,诸葛诞是司马伷的 “岳父”,司马懿是诸葛诞的 “亲家公”,诸葛亮作为诸葛诞的堂兄,自然就跟司马懿成了 “拐弯亲家”。
想想看,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战场上斗得你死我活,一会儿空城计,一会儿火攻,结果私下里是 “八竿子能打着的亲戚”。这要是在战场上碰面,俩人说不定心里都在想:“要不是各为其主,咱还能坐下来喝杯酒,聊聊亲家的事。”
除了这些大佬,三国里还有不少更乱的亲戚关系,尤其是 “近亲结婚”,放在现在看简直不可思议。
曹操的首任妻子丁氏,是他的表妹;后来的魏元帝曹奂,娶了自己的表妹卞氏,而卞氏还是曹操第二任妻子卞夫人的从孙女 —— 等于曹奂娶了自己的 “远房表妹 + 祖辈亲戚”,辈分乱得没法算。
东吴更离谱:孙权的徐夫人,祖母是孙权的亲姑姑,也就是说孙权娶了自己的 “表侄女”;东吴景帝孙休的妃子朱氏,是他的亲外甥女 —— 这都属于实打实的近亲结婚。难怪有人调侃:“东吴后期出了不少奇葩,说不定跟这近亲结婚有关,基因都乱了。”
其实三国这帮人搞这么复杂的亲戚关系,根本不是为了 “亲上加亲”,而是为了 “利益捆绑”—— 通过联姻把各方势力绑在一起,要么巩固自己的地位,要么牵制对手。可真到了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再亲的亲戚也没用,该打还是打,该杀还是杀。
所以别被三国的 “亲戚关系” 骗了,这群人看似是 “一家人”,实则是 “一群为了权力撕破脸的亲戚”。也正是因为这种 “又亲又恨” 的关系,才让三国历史变得这么有意思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跟你打的敌人,会不会是你远房的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