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的评价往往充满争议。有些总统被奉为英雄,而另一些则被抨击得体无完肤。贝拉克·奥巴马,无疑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尽管他在2017年卸任至今已经近九年,但关于他的讨论依然热度不减。
在一些美国民众中,尤其是保守派的支持者中,流传着一种尖锐的说法:“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差的总统”。这个说法听起来或许有些过于激烈,甚至带有情绪,但如果你深入思考历史背景,似乎又能理解其中的情感。
奥巴马上任时,接手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20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美国经济几乎崩溃,许多人担心会发生像1929年大萧条那样的灾难。为了应对危机,奥巴马迅速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减税、向银行注资等手段来稳定经济,最终帮助美国避免了深陷衰退,并且逐渐复苏。失业率也从10%的高峰逐步下降。
然而,批评者认为,奥巴马的经济政策虽然短期内拯救了美国经济,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他通过举债进行大规模刺激,导致美国的国债在他八年的任期内几乎翻倍,从10万亿美元飙升至接近20万亿美元。这笔巨额债务成了他任期内一个沉重的负担,许多人认为他是“借未来的钱,花今天的钱”,这种做法给未来的财政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此外,复苏的好处似乎并没有普遍惠及每个美国人。虽然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迅速恢复了生机,但大部分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却感到复苏进展缓慢。很多人觉得自己工资没涨,工作机会少,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这让人们对奥巴马的政策产生了不满,认为他并未帮助到那些真正受伤害的普通人。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试图修正前总统小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减少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干预,倾向于通过多边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他的这一外交理念,被批评者戏称为“从后面领导”。比如,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奥巴马没有像以往那样带头出击,而是让欧洲盟友主导军事行动,美国则提供支持。这种做法虽然希望减轻美国的负担,但批评者认为,这使得美国失去了领导地位,也导致了利比亚在卡扎菲倒台后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和动荡。
更具争议的是,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处理。2012年,他公开设定了“红线”,表示如果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美国将采取军事行动。然而,当2013年叙利亚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时,奥巴马却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军事行动,导致批评者认为这一犹豫给世界传递了错误信号:美国的威胁只是空话。
2011年,奥巴马兑现竞选承诺,决定撤回驻伊拉克美军。但这种过于仓促的撤军决定,导致了伊拉克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权力真空让ISIS迅速崛起,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也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也受到国内民众的广泛批评,认为这种收缩政策让美国的国际地位逐渐下滑。尽管奥巴马本人的意图是响应美国民众对长期战争的疲倦,但批评者认为这导致了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世界。
在美国国内,奥巴马的任期被认为是美国社会极化加剧的时期。尤其是在他的标志性政策——《平价医疗法案》(俗称“奥巴马医改”)推出后,围绕这一法案的争议几乎让美国陷入了政治分裂。奥巴马希望通过医改实现全民医保,帮助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然而,这一改革的实施方式却引发了广泛反对。法案要求几乎所有美国人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将被罚款,这让很多人感到政府对个人自由的过度干预。尤其是在执行初期,医保网站的漏洞频现,也让人们对这一改革产生了质疑。
除了医疗改革,奥巴马在任期内的种族问题处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当选曾被视为种族和解的象征。然而,在他的总统任内,弗格森骚乱等一系列涉及警察与非洲裔民众冲突的事件接连发生。批评者认为,奥巴马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偏袒了一方,并未充分发挥中立调解者的角色。
此外,奥巴马的行政命令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他在移民、环保等领域频繁使用行政命令,绕过国会推动政策,被批评为滥用总统权力,削弱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
在这些争议中,有人认为奥巴马未能实现其竞选时所承诺的“团结”,反而让美国社会更加对立。许多人因此将他视为“最坏的总统”。
然而,历史的评价从来不会是非黑即白的。奥巴马的支持者同样可以列举出他的成就:他成功将美国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结束了两场漫长的战争,击毙了本·拉登,并且为数千万美国人提供了医疗保障。或许,奥巴马的历史评价并不应简单地定义为“好”或“坏”,而更应放在他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和环境中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