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的时候我就特纳闷,宫里人一口一个 “官家” 喊皇帝,画面里宋仁宗穿的还是件红袍子,跟咱印象里明黄龙袍的帝王形象差太远了。后来翻了点史料才明白,这哪儿是皇帝随便选的,全是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死规矩。
先说那龙袍颜色,好多人以为黄色是帝王专属,其实唐朝才刚开始禁百姓穿黄。但赵匡胤偏偏反着来,《宋史》里写他的常服是 “绛纱袍”,就是那种红里带点紫的颜色,上面绣着云龙纹。你别说,这跟他本人性格真像 —— 早年家里落魄,当了皇帝还穿着洗得发白的绢布衣服,连公主穿件华服都要被骂。他定这规矩时八成在想:别学那些铺张的帝王,节俭才是长久之道。
不过光省钱也说不通,毕竟唐朝皇帝穿黄袍都成传统了。后来看到个细节才懂,赵匡胤陈桥兵变时,将士们披的其实是黄旗,根本不是现成的黄袍。估计他当了皇帝后,看着 “黄袍加身” 这故事就膈应,干脆改穿红袍,也算跟那段历史撇清关系。而且宋朝讲究 “火德”,红色正好应了祥瑞之说,连百姓结婚都兴穿红,倒成了举国上下的潮流。
再说说 “官家” 这称呼,听着跟 “官人” 就差一个字,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宋朝人客套。查了才知道来头大了去了,曹魏时就有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的说法,赵匡胤把俩词拼一块儿,意思是自己既像三皇那样公心治世,又像五帝那样顾家安民。说白了,还是因为他皇位来得有点心虚,不想用 “皇上”“天子” 那套显得太霸道,毕竟他总说 “君与士共治天下”,喊 “官家” 确实亲切多了。
有意思的是,这规矩后来真成了祖训。宋仁宗那时候,宫里妃子做个珍珠妆都要被骂 “太招摇”,更别说穿黄袍了。有次看包拯打龙袍的戏,道具居然是黄色的,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 史料里明明写着宋朝龙袍是红色的,这剧组怕是把明清的衣服套上去了。
其实细想也挺感慨,赵匡胤这人抠门到给太后过节才发三贯钱,却愿意花钱赎燕云十六州避免打仗。他定的这些规矩,穿红袍也好,叫官家也罢,说到底都是想让赵家江山稳一点。不像后来明朝,皇帝直接把黄色龙袍当成标配,反而少了这份藏在细节里的心思。
现在再看宋朝剧,看见红袍帝王就觉得特真实。那些说皇帝不敢穿黄袍的纯属瞎猜,人家那是把祖训刻进骨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