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这本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傅衍鲲。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作为一名59岁退休教师,如何在金三角的毒品贩运集团中卧底十年的惊险经历。初看这本书,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一位年过五十的退休教师,怎么可能在如此危险的地方卧底长达十年呢?毕竟,金三角一直以来都是毒品交易和战乱的代名词,许多经过训练的缉毒人员都未能幸免。可令人惊讶的是,这本书并非虚构,而是傅衍鲲本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
那么,六十岁的傅衍鲲为何不享受平静的退休生活,而要走进金三角的毒品世界呢?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段复杂的经历。
傅衍鲲刚退休时,原本并没有与毒品斗争的打算。虽然他曾在云南边境当过兵,但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山东的家乡教书,他和毒品的唯一关系就是他的弟弟——云南省盈江县的政法委书记,专门负责禁毒工作。为了保护弟弟不被毒贩报复,傅衍鲲将侄子接到山东照顾,这种做法在边境地区的缉毒人员中并不少见。
然而,事与愿违,傅衍鲲的侄子最终染上了毒瘾。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照顾大的侄子在戒毒过程中痛苦不堪,傅衍鲲心中充满了愤怒与自责。作为一名老兵,他想为侄子报仇,甚至一度拿起枪准备杀掉那个毒贩。但就在此时,他猛然意识到,这种做法并不能根除毒品问题。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入毒品集团内部,彻底摧毁它。
傅衍鲲向当地禁毒部门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但最初并未得到批准。毕竟,他年纪偏大,且没有卧底的经验,去金三角几乎是送死。然而,傅衍鲲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告诉缉毒部门,自己曾是军人,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他的年龄可以成为隐藏身份的优势,毒贩们绝不会怀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会是卧底。最终,缉毒部门被他的决心打动,决定让他试一试,并为他提供必要的身份掩护和支持。
在弟弟的帮助下,傅衍鲲成功伪装成退休返聘的国家干部。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脉,他很快就被毒贩接触到,并且通过一次军火走私交易,成功进入了金三角的毒品贩运网络。虽然他拒绝了帮助毒贩做军火交易,但他的能力和资源还是令对方刮目相看,并最终将他推荐给了金三角的毒枭杨茂良。
杨茂良是当地最大的毒品贩子之一,每年贩毒量巨大,而且手下有一大批雇佣兵。傅衍鲲凭借自己曾经的军人背景,成为了杨茂良的技术顾问,并帮助其训练手下。这一切都让傅衍鲲在毒贩眼中并没有引起怀疑,反而因其年纪较大,反倒让他更加隐蔽。
傅衍鲲的卧底生涯充满了惊险和危险。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多次面临生死考验,几乎每一次都能幸运地逃脱。尽管如此,他还是有些时候露出了马脚。在一次外出任务时,他的卧底身份被揭露,险些被毒贩发现。幸好,在关键时刻,一位与傅衍鲲交好的毒贩厨师暗中通风报信,让他成功逃脱。
经过多次的生死考验,傅衍鲲终于在70多岁时结束了这段卧底生涯,回到了山东的家中。当时,为了保密,家人一直以为他在边境做生意,却从未知道他竟在金三角卧底了十年。
回到家后,傅衍鲲将自己这段艰难岁月的经历写成了《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并在书的序言中,向所有仍然在金三角执行卧底任务的缉毒人员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这本书讲述的不仅是傅衍鲲的个人经历,更是一位老兵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无私奉献,以及他在生死边缘的坚持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