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大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讲话中频繁提到中国,“中国”这个词的出现频率甚至一度超过了“俄罗斯”。根据《联合早报》9月25日的报道,泽连斯基在一分钟内就三次提到了中国,且语气越来越强烈。他直言:“中国如今完全掌控了俄罗斯的命运”、“如果中国真心希望结束这场战争,完全可以迫使莫斯科停战”以及“没有中国,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根本无法立足”。
泽连斯基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沉默表示强烈不满,批评中国“置身事外,而不是积极推动和平进程”。他的言辞毫不客气,几乎带有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烈侮辱。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泽连斯基的演讲时,会议大厅的一半座位竟然空置,连前排的座位也有不少空席。显然,泽连斯基似乎将俄乌冲突的“解决钥匙”交给了中国,这一举动反映出一些乌克兰政客可能已经失去了理智。泽连斯基的这些言论,更多的是对中国的公开呼喊,而非简单地向安理会成员国发声。
针对泽连斯基的直接指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9月24日的记者会上作出了简洁而有力的回应。他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向光明磊落。从危机爆发起,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各方对话与和谈,相关各方对此非常清楚。”
这段回应看似平淡,却包含深意。中方使用“光明磊落”一词,强调了自己行事的透明度;通过“客观公正”,进一步重申了立场的中立性;而“相关各方对此清楚”则巧妙地暗示中国的政策是一贯且可预见的。与泽连斯基激烈的演讲相比,中国的冷静回应显得尤为稳重,这种宠辱不惊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定力。
中国并不愿被卷入非黑即白的选边站队,而是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中立立场。这一回应展现了中国的宽广视野和外交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态度最近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就在一个月前,8月21日,他在基辅公开表示,乌克兰不需要中国作为安全保障国,批评中国未能阻止2022年的冲突。他列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中国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来帮助乌克兰,二是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无人机等产品间接支持了俄方的军事行动。
显然,泽连斯基的这些指责并不成立。中国从未向俄罗斯出售军用武器,更没有任何援助行为。而且,尽管泽连斯基指责中国“保持沉默”,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交部已多次在记者会上重申中立立场,呼吁各方保持克制。2023年2月,中国还专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明确提出了12项主张,包括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原则。该文件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发送给联合国各成员国。
同时,中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也一直没有间断。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5批次的紧急援助物资,其中包括2000多吨食品、价值800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大量冬季取暖设备。
中国始终以自己的步伐参与全球事务,既不回避大国责任,也不让他人设定议程。泽连斯基的指责,显然选错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