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期间,发生了一场让人惊叹的战斗——一个连的士兵居然成功抵挡住了整整一个师的进攻。这一幕发生在铁原阻击战中。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当时,连长郭恩志正在指挥他的连队,他注意到士兵们的瞄准不准确,于是赶紧提醒道:“不要瞄准敌人的头部,瞄准他们的肚子打。”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敌人往往会排成纵队,打中肚子后,子弹能够穿透几名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那时,志愿军的战线扩展得非常长,补给成了大问题,弹药和粮食都快消耗完了。为了避开美军的空中打击,彭总指挥部决定后撤。就在这时,李奇微带领着近5万名“联合国军”开始追击,兵力共有4个师。彭总早已预料到这一点,因此提前安排了63军进行阻击。
当时,63军是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尽管伤亡惨重,但仍保留了约2.5万士兵。63军的军长傅崇碧也清楚,这是一场生死战,但为了拖延敌军,保持战略主动,他们只能迎战。
很快,双方在铁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了避开敌人炮火,志愿军士兵分散部署,八连连长郭恩志指挥连队到达阵地后,立即开始挖掘防御工事。准备好后,士兵们分散到各自的岗位上,等待敌人接近。
果然,美军先用炮弹开路,然后步兵慢慢向前推进。等敌人进入射程后,郭恩志一声令下,连队开火,瞬间上千颗子弹飞向敌人。美军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迅速开始撤退。
不过,美军很快调整了战术,开始分散成小股部队,避免集中目标。郭恩志见状,迅速分兵,两侧夹击。敌人虽然被打乱阵脚,但很快又重新集结。此时,志愿军则集中火力,从中间猛攻,将美军彻底压制住。
白天,美军被打得满地逃窜,晚上则是志愿军继续行动的时刻。美军士兵疲惫不堪,许多人甚至坐下来睡觉。趁机,志愿军战士悄悄扔出手榴弹,成功解决了敌人哨兵。任务完成后,他们迅速撤退,等到增援美军到来时,除了尸体什么都没找到。
不过,新的美军换岗后,志愿军又开始了新的行动。随着敌人不断增援,志愿军逐渐出现弹药短缺的问题。八连的士兵用尽了所有子弹,不得不转向近战,拿起刺刀进行肉搏。每次胜利后,战士们都会捡起敌人留下的武器,继续战斗。
然而,美军发现了八连的缺乏弹药后,开始用炮火威胁他们,不允许志愿军到战场上去寻找弹药。为了不被发现,战士们只能夜晚摸黑去找武器,有时甚至用石块攻击敌人。
随着战斗的加剧,敌人逐渐包围了八连的据点。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郭恩志果断决定带领连队跳崖脱险。经过这一决断,绝大部分士兵成功存活下来。
战斗结束后,八连共歼灭敌人800多人,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尽管面临极大的困境和敌人的优势,他们依旧凭借着机智和勇敢成功守住了阵地。
这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不仅勇敢无畏,还具有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