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出生时便享有尊贵身份,但她们的命运却充满了政治和命运的无奈。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文宗咸丰帝,清朝九位帝王总共生下了86位皇女,另有12位与亲王、贝勒、郡王的女儿一起被抚养,这使得清朝一共拥有98位公主。
其中,有39位公主一生未封号,且35位早逝;封为“固伦公主”的有57位,封为“和硕公主”的有26位,另外还有一位被封为县君,一位为乡君。这些公主们,注定了她们的婚姻生活大多是为了政治目的,她们的婚姻完全由皇帝的圣旨决定,婚姻对她们而言,往往并不是追求幸福,而是皇权与联盟的工具。
清朝公主的婚姻,无论是嫁给其他部族,还是远嫁蒙古、汉族降将,甚至是漠北的部落首领,都完全是政治联姻的结果。随着政局的变化,很多公主经历了丈夫去世、家破人亡、被迫改嫁的命运。最重要的是,她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孤寂无依,无法自主决定。
根据《清史稿·藩部世表》,清朝规定的最低品级的蒙古贵族是“一等台吉”。公主婚姻的政治意义取决于“额驸”的地位。额驸是指公主的丈夫,在婚姻中的地位越高,婚姻的政治意义就越大。然而,公主的幸福却常常依赖于运气。
公主的婚姻完全由皇帝或皇太后指派,成婚过程及婚后生活都由皇室安排。每位公主在成婚前都能领取年俸,固伦公主每年可获得400两银子和400斛米,和硕公主则为300两银子和300斛米。即便如此,这些公主的婚姻依然远离幸福,且往往难以享受普通家庭的亲密和温暖。
当公主适婚时,皇帝与皇太后会为她们挑选合适的额驸。额驸需要符合一系列条件,包括生辰、家族背景、品行等。公主的婚礼,包括了复杂的仪式和程序。从选定婚约的那一刻开始,礼仪程序便开始展开,从纳采到合卺,再到归宁,每一步都有严格规定,确保这场婚姻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
婚前的“试婚”制度是清朝婚礼的一大特色。婚前,通常会有一位宫女作为“试婚格格”同驸马同房,检验驸马是否具备生理健康条件。若试婚格格确认无误,婚礼才会继续进行,而如果驸马有问题,婚礼则会推迟,且试婚格格最终成为驸马的侍妾。即使公主和驸马结婚后,公主依然会住在皇室为她准备的府邸,而驸马只能在特定时机进宫见她。
公主的婚姻没有普通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由于君臣之间的身份差异,公主和驸马的婚姻始终被政治和规矩所束缚。即便是两人有感情,也因制度约束而难以亲密相处。婚后的生活通常是两地分居,公主每月只能在特定时间召见驸马,日常生活由保姆(宫中的侍女)管理和控制。
从公主的婚姻生活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公主大多是政治工具,她们的幸福与否与政治形势、身份差距、规矩限制密切相关。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孤独与无奈,成为历史上一代又一代被遗忘的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