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授衔的54名开国上将中,洪学智将军虽然没有因功绩或资历排在第一位,但他有一项独特的优势——身高。洪学智的身高在其他上将中可谓鹤立鸡群,约在180至190厘米之间。然而,在一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位身穿军装、戴着墨镜的男子站在洪学智身旁,身高显然比洪学智还要高出一些。这个身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便是李九龙将军。
李九龙出生在1929年3月的河北丰润,正值动荡的时代。李九龙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为了让他上学,节衣缩食。在学校里,李九龙深受革命潮流的影响,听到许多关于党组织“打土豪、除劣绅”的事迹,他因此坚定了革命信念,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九龙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心中充满了愤怒,然而因为年幼无法参战,他便加倍努力成长,渴望有朝一日能加入战斗,亲自驱逐侵略者。1945年,战争接近尾声时,李九龙年满16岁。尽管战事已接近结束,李九龙依旧积极报名参军,经过严格筛选,他成为冀东军区的八路军战士。
随着解放战争的打响,李九龙被派往东北三省,并加入了第四野战军45军,军长为丁盛将军。李九龙虽年纪轻,但他非常勇敢,经过多场战斗,迅速在战场上成长,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连长。尤其在衡宝战役中,李九龙指挥不到一个连的兵力,成功击败了国军的王牌钢七军,斩敌三百余人,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10月,红二连接到命令,要迅速越过衡宝公路,穿越到钢七军的侧后。李九龙作为连长带领队伍,面临着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大雨和寒风让士兵们疲惫不堪,但他们仍坚持行进36个小时,终于成功穿插到敌后,并在9日清晨,成功发起突袭,分割了敌军的队伍。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九龙指挥的红二连成功击溃了钢七军,俘获了400多名敌军,将领也有被俘。
这一战后,李九龙的英勇表现得到了高度评价。1955年授衔时,李九龙虽仍是副团长,但已获得少校军衔,这份荣誉是对他指挥能力的认可。然而,李九龙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不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部队的战士们,他要求每个人都要严守纪律,精益求精。
1964年,李九龙组织全团进行比武训练,然而在比赛中,竟有两名战士为了成绩作弊。李九龙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了此事,要求全体战士意识到训练的重要性。他强调,训练不仅仅是为了奖赏,更是为了战争的胜利。真正的战场,比任何训练都要严酷得多,稍有马虎便会丧命。
进入1970年代,李九龙升任陆军162师师长,他带领的部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出色,五战五捷,歼敌2000多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李九龙凭借出色的表现,迅速升为中层将领,并在1985年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1986年,李九龙在向杨得志将军汇报工作时,挥手的一刻正好被摄影师捕捉,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1994年,他被晋升为上将。李九龙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上将,整整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他不仅自己保持着高度自律,还要求战士们做到清廉和严谨,成为一位值得敬佩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