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许多革命老前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黄克诚将军也在此时复职,安排住进了北京南池子的一座普通四合院。
然而,不久之后,这栋老房子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墙皮脱落、屋顶潮湿,且周围环境吵杂,位于闹市区,生活起来相当不方便。黄克诚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些问题大多是可以修复的,但吵闹声对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的黄将军来说,实在不合适。大家一致认为,换个更安静的地方对黄将军更好。
得知黄克诚将军的情况后,后勤保障部门也同意为他换个住所。为了说服黄克诚,工作人员找到了唐棣华,希望他出面劝劝黄将军。唐棣华一听,笑着说:“黄老性格倔强,要劝他换房,几乎不可能。”
正当他们讨论时,黄克诚从书房走了出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他不紧不慢地说道:“棣华,还是你了解我。虽然这房子有些缺陷,但比起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求组织帮忙。”
工作人员听到后,纷纷点头同意了黄克诚的看法。
有一天,工作人员建议黄克诚将军可以到全国各地走一走,既能进行视察工作,又能休养一下,恢复视力。黄克诚冷冷一笑,看了工作人员一眼,严肃地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被关了18年,复职后该好好享受一下?”工作人员回答:“不是我这样想的,而是社会上有这种看法。如今不少干部追求特权、要求补偿……”
黄克诚打断他,语气坚定:“别再提这些了。我有工作做,这比什么都好。想想那些为革命献身的战友,我现在还能活着,为党和人民工作,已经很幸运了,享受什么?”
黄克诚将军的坚决态度,令工作人员无话可说。
后来,后勤部门决定对黄克诚居住的房子进行维修,以便让他住得更舒服些。一天,黄克诚回到家时,看到门口堆满了砖块,年轻的战士们正在忙碌。黄克诚见状,走上前大声问:“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负责的工作人员赶紧向他汇报:“后勤部门认为南池子这房子冬天太冷,决定更换暖气管道。我们接到命令,来这里进行维修。”
黄克诚看着门口的砖块,皱眉问:“那这些砖块又是做什么的?”
“黄老,您家这街门低且老旧,大家打算修一座更大的门楼,也稍微提高点,减少噪音。”工作人员解释道。
黄克诚听后,毫不客气地拒绝:“这些不重要,花那钱干什么?赶快把砖块搬走。”他转身问:“你们要花多少钱修这些东西?”
“三万块。”
“三万块就为了安装一个暖气管道?”黄克诚惊讶地问。
“差不多。”
黄克诚摇了摇头:“这笔钱不能这么浪费。我们国家还很穷,应该把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我这里烧煤取暖就可以,赶紧停工吧!”
工作人员显得有些为难,因为这是上级的指示,但在黄克诚的坚持下,他们最终决定按照他的要求,停止了施工,把挖开的土填回去,房屋没有进行大修。
黄克诚的做法迅速传开了,他的几位老部下也前来看望他。一天,洪学智和谭政一同来访。洪学智见到黄克诚后,笑着说道:“黄老,我听说您把工程队赶走了,大家都在称赞您,但我觉得您有点固执。”
黄克诚笑着回应:“好你个洪大个子,进门就说我固执,不怕我把你赶出去吗?”
洪学智一笑:“不过我还是要说。进来时我看了下,您的居住环境除了面积稍微好点,其他地方差得很远,特别是噪音。您辛苦一辈子,复出后总得住得好一些吧?”
话未说完,谭政接过话头:“我看洪学智说得有道理。修一下门,换个暖气管道,也不算是讲排场。黄老,您是不是太苦待自己了?”
黄克诚默默听着,等他们说完后,才严肃说道:“你们的说法让我很不舒服。在革命斗争中,个人受到点委屈有什么不可以?我复职后,可以要求补偿,也可以享受一些待遇,但我选择更多地投入工作,弥补那18年的空白。你们认为哪件事更重要?如果一直纠结在个人的得失中,痛苦永远得不到化解,我们就会变得以个人利益为先,忽视党和人民的需要。复职的意义不就在于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吗?”
黄克诚的这番话让洪学智和谭政深受触动,感到惭愧,纷纷表示:“黄老,您说得对!我们今后一定要像您一样,忠诚于党和人民,全身心投入工作。”
黄克诚听后叮嘱道:“大家都是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言行要谨慎,要时刻警惕特权和享乐思想的侵蚀,这样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只有我们始终关注群众的声音,才不会迷失在过去的阴影里。”
此后的岁月里,黄克诚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许多党内人士,提醒大家时刻牢记初心,维护党风廉政建设,为国家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