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近代史上两次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阻碍。第一次是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第二次是1937年全面侵华。这两场战争让刚刚崛起的中国一次又一次跌入深渊,也折射出日本骨子里对中国发展的恐惧与敌意。
进入21世纪,日本不断调整防务战略。尤其是近几年,他们在军备和防卫政策上频繁出手,甚至在2025年公开强化本土布防,以一种“不打仗也要准备打仗”的姿态示人。各种导弹部署、军事基地的规划被大肆曝光,这并不是所谓的防御举措,而是隐含着“恢复昔日军国主义光荣”的野心。日本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史、渲染外部威胁的行为,也早已暴露其真实意图。
从历史看,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但他们却懂得利用局限,化被动为主动。19世纪末,他们敏锐地抓住了中国的弱点,发动甲午战争。短短半年,中国就被打得满目疮痍,而日本则凭借胜利堂而皇之地攫取利益。如果说甲午战争是日本“赌国运”的冒险,那么全面侵华战争就是其军国主义膨胀的必然结果。
侵华战争让日本尝到了扩张的甜头,于是不断加大侵略力度,妄图通过战火锁死中国的未来。虽然最终失败,但他们依靠原本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社会组织力,在战后很快恢复,甚至一度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以技补缺”的能力,使日本始终不容小觑。
问题在于,日本的发展模式常常带着阴冷和破坏性。从武力扩张、殖民侵略到今天的“口蜜腹剑”,其政策始终围绕自身利益运转。近年来,中国在多个领域快速崛起,日本的不安感与日俱增。2023年,他们大幅增加军费预算,是战后七十余年来罕见的大动作,目的昭然若揭——遏制中国的崛起。
日本的地缘环境让他们始终缺乏安全感:地震、火山、海啸如影随形,国内资源严重不足。这种条件迫使他们不断寻求外部空间,从当年发动侵略战争到如今紧跟美国步调,逻辑始终未变。对一个“吃硬不吃软”的国家来说,和平承诺从来不值得轻信。
因此,中国面对这样的邻国,必须保持清醒与强硬。任何幻想通过宽容换来善意,最终只会被利用。只有凭借更强大的国防与战略定力,才能打消日本的冒险心理。对于一个信奉实力至上的国家,退让只会被视作软弱。
若日本军国主义阴影再度复活,将会给整个东亚带来灾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崛起已不可阻挡,如今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坚实的工业基础和成熟的战略思维,不可能再重蹈百年前的覆辙。
历史的伤痛提醒我们:不要对旧敌抱有幻想。中国必须用实力守住底线,面对挑衅果断反击。日本的未来是选择真正反思,还是继续在旧伤口上撒盐,这是他们的选择。但对于中国来说,答案只有一个——绝不允许任何力量阻挡民族复兴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