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曾创建了鄂豫皖和川陕两个根据地。在这支队伍中,涌现出不少勇猛善战的将领。最终,10位将领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分别是:许世友、陈再道、陈锡联、王建安、王新亭、周纯全、谢富治、洪学智、傅钟和王宏坤。
这10位将领中,除了陈锡联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师职外,其他9人基本都是军级干部,担任过军长、军政委或军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实际上,还有一些曾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较高职务的将领,虽然他们的贡献在后期战斗中未必十分突出。例如,倪志亮、詹才芳和张广才等人,虽然在军中有着较高的资历,但倪志亮的职务为何只被授予中将呢?他比许世友年长,资历也比王树声深,那他的地位为何没有得到更高的评价呢?
倪志亮是开国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北方人,早年曾在皖系军阀的部队中服役,又加入过陕西的国民军,拥有长达七年的旧军队经历。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初,倪志亮跟随大部队参与起义,但由于受伤,他落下了队伍,转而在河南从事地下工作。后来,他在鄂东北地区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并担任队长。1930年,这支队伍并入了红军主力,倪志亮晋升为团长,随后转为师长。
到1931年,红四军下辖三个师,倪志亮担任了10师师长,王树声为11师师长,陈赓则是12师师长。从这时起,倪志亮的军事地位相当高,他的资历在当时仅次于张国焘、毛泽东等少数高级指挥官。那时,徐海东、许世友还只是团长,陈再道也仅为营级职务。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倪志亮被任命为红四军的军长,并随主力部队西征,最终在川陕地区稳定了根据地。他负责过四方面军的参谋工作,在此期间,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倪志亮虽然有过硬的军事才能,但他脾气非常火爆,这点在红四方面军内是出了名的。
倪志亮是个典型的暴脾气人物,他、何畏和余天云等人的脾气都十分暴躁,经常对下级发火,甚至动手打人。那时的军队中,打骂似乎是管教的一种常见方式。老部下秦忠在回忆录中提到,倪志亮曾在前线与政委通话时发火,结果电话那头是陈赓,他也毫不客气地骑马赶到现场,用马鞭狠狠抽了倪志亮一鞭。这种打骂现象,在四方面军和红军其他部分都存在。
尽管倪志亮在红四方面军有突出的军事贡献,但由于张国焘提出独立问题,红四方面军的部分将领命运开始发生变化。抗战爆发后,倪志亮虽然被任命为129师的参谋长,这是一个重要职务,但实际上他在这一职位上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参谋处的工作一直由李达代行。倪志亮随后被调往晋冀豫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成为晋冀豫军区司令员。1940年,晋冀豫军区被撤销,改为太行军区,他也随之调回延安,在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直至抗战胜利。
虽然倪志亮在抗战时期担任了重要职务,但实际参与作战的时间并不长,仅约两年。其余时间,他大多是在后方学习或从事其他工作。尽管在129师的历史上有很多激烈战斗,但倪志亮的名字并不常出现。抗战胜利后,大量干部在延安接受培训,准备向南发展。与此同时,东北的局势急需大量干部,倪志亮便被调往东北工作。
在东北,倪志亮因其开辟根据地的经验,先后担任了辽北、嫩江和西满等军区的司令员,并为战争的深入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他并未亲自指挥战斗,虽然职务不低,但战绩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倪志亮被授予中将军衔,但在解放战争和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倪志亮与周纯全的经历有些相似,两人都曾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重要职务。周纯全虽然抗战时期的职务不如倪志亮,但他在1945年被调至东北,参与了大量后勤工作,承担了支援前线的重任,为部队的粮食供应和其他后勤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