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共培养了81位开国将领,位居全国各省第九。若考虑到历史上曾是河北省会的北平和天津,那么出生在京津地区的10位开国将领,也应算作河北人。因此,河北的开国将领总数应为91位,其中仅有三名中将,其余为少将。
与河北类似,山东省也有三位中将和86位少将。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和河北的少将尤其出色,绝大多数都在抗战期间参加八路军,通过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获得了这一军衔。战争的艰难和残酷,至今让人感慨万千。
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5万多名八路军战士中有5166人英勇牺牲,而平山县只培养了栗彬成一位开国少将。更为遗憾的是,河北省在战争年代错失了一位大将和三位上将。
例如,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共有三个主力军团: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和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团。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作为先锋,而红五军团的任务则是保障长征队伍的后卫安全,因此被誉为“铁流后卫”。
董振堂,河北邢台新河县人,毕业于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蒋介石、白崇禧、叶挺等人同窗。1926年,他担任西北军第5路军团长,参与了北伐战争。1930年,冯玉祥战败后,第五路军被蒋介石收编,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随后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围剿。
在蒋介石的排除异己策略下,1931年12月14日,第26路军的部分军官,在地下党员赵博生的策划下,发起了宁都起义。董振堂和季振同等领导人带领约1.7万名士兵起义,加入红军。宁都起义,是仅次于南昌起义的规模,其意义重大。
起义后,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成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董振堂在战斗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但其不幸牺牲,错过了大将军衔的机会。他的牺牲是河北省的另一个损失。
除此之外,河北的赵博生和季振同也是极为重要的军事人才。赵博生,河北新海县(今黄骅市)人,在1933年因战斗牺牲,若未过早英勇牺牲,解放后必定会是上将军衔。季振同,河北沧县人,曾是红五军团的军团长,也因政治斗争于1934年被误杀。季振同若能幸存,解放后极有可能晋升为上将。
季振同的故事令人惋惜。1934年,苏区的“肃反”运动中,他被错误地处决,直到1979年才得以昭雪。若他未遭此不幸,河北省至少能再培养一位上将。
董振堂和季振同的经历,突显了战争中的无奈和遗憾。尤其是董振堂,他的战斗才华和英雄事迹本应让他获得更高的军衔,然而因命运的捉弄,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