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个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又产生了14个姓的一个诸侯国——蔡国
蔡国(前1046-前447年),姬姓,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一般称为蔡叔度)。后因蔡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
始封之君蔡叔度所在的蔡国,是个怎样的存在呢
蔡叔度,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
(注:看过傅艺伟、蓝天野、汤镇宗、达奇主演的《封神榜》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还记得汤镇宗演的伯邑考,被苏妲己和纣王杀了,还被活活剁成肉酱,再用肉酱制成肉饼送给他父亲姬昌吃,以探求他的衷心)
周武王攻灭商朝、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于是分封叔鲜于管地,分封叔度于蔡地。后因蔡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蔡叔度在流放中死去。他的儿子叫蔡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向周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蔡胡就是蔡仲。此时蔡国是周朝的重要封国之一。
到了春秋时期,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侵扰。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前506年蔡国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前493年由于受到楚国的逼迫,在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蔡国被楚国灭了两次,那期间的疆域位于如今的什么区域呢
周武王克商后,分封其五弟蔡叔度建立蔡国,建都于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历史上蔡国曾被两次灭国、两次被迫迁都,其势力范围在今豫皖交界一带。
蔡国原封地实际疆界: 东至顿国、沈国,南近息国、江国,西临房国、道国、柏国,北有陈国、许国。地跨汝河、淮河两流域,是当时疆域较大的诸侯国,蔡国的都城位于今上蔡县芦冈的东坡。
前面提到,蔡国时期产生了14个姓,现在还尚存有10个姓,那么是哪些姓氏呢
蔡国历时500多年,在这500多年中,从蔡国宗族同一血统产生的姓氏据考有十四姓,即:蔡、蔡仲、桓、公强、公孙、太史、夕姑、射姑、欣、盱(xū)、子履、归生、朝、生。现在尚有十个姓,即:蔡、桓、公强、公孙、欣、生、朝、太史、子履、盱。
这十姓的来源是:
蔡:《元和姓纂(zuǎn)》曰:蔡氏,周蔡叔之后,以国为氏。说明蔡氏是以国为姓,是蔡叔度的后代。
桓:蔡桓侯之后,以祖先谥号为姓。
公孙:《元和姓纂》:春秋,国君之孙,都称为公子孙。蔡国有公孙归生,为蔡文侯孙。
公强:《中国姓氏大全》:周武王弟叔度之子,古蔡国君蔡仲的后代。
太史:《姓氏考略》:周武王侄蔡仲的后代,有太史氏。《中国姓氏大全》:姓太史的人今多住在北京、沈阳一带。
生:《姓氏考略》:生,蔡大夫归生之后。
子履:《姓氏考略》蔡仲后有子履氏。《中国姓氏大全》周代蔡国公子履后代。
欣:《姓氏考略》蔡仲后代有欣氏。
朝:《姓氏急就篇》:蔡大夫朝吴声子之后。
盱:《姓氏考略》蔡仲后有盱氏,《中国姓氏大全》也说盱姓是“周武王侄蔡仲胡的后代。
浩浩历史长河中出现许多英雄人物,从蔡国宗族血统起源的姓氏也不例外
蔡姓:西汉时有蔡伦,发明了蔡侯纸。蔡邕(yōng)、蔡文姬父女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律家。蔡锷,清末民国人,发动了讨袁战争。蔡和森、蔡畅,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
桓姓:春秋晚期有桓魋(tuí或zhuī),“孔子入蔡、桓魋害之。”西汉时,桓宽著《盐铁论》,闻名于世。东汉时桓景于九月九日登高避灾,后形成重阳节。
公孙:西汉时有公孙弘,年四十学春秋,后为丞相,封平津侯。
生姓:梁有高僧名生公,在虎丘讲经,聚石为徒,石皆点头。世有“生公说法,乱石点头”之说,等等。
关于蔡国的历史,我们就简单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分享与蔡国东面接壤的顿国,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顿国的历史。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头条创作挑战赛头条我要上微头条我要上 头条头条历史微头条历史头条历史故事今日头条历史微头条历史冷知识头条历史通历史历史有知识历史古迹玩的就是历史新人破万互动联盟头条新人互助支持历史真相官分享历史五千年历史记忆历史真相历史头条历史开讲历史五千年漫话五千年五千年华夏文史讨论新人自媒体新人头条新人头条新人交流小组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