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中国商务部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导弹与防务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对它们开出了总额高达144.66亿美元的罚款,相当于近990亿元人民币。这个罚款金额是美国对台湾地区军售的72.33亿美元的两倍,显得相当直接和有力。
这两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的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生产F-35战斗机、C-130运输机等,而雷神则专注于导弹和雷达系统。它们在美国国防部的订单每年就有上百亿美元。然而,这两家公司却因为参与美国对台军售,触碰了中国的红线。
一旦进入清单,这意味着它们将被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相关的进出口活动,不能新增投资,高层管理人员也不能入境,连转机都不行。这一措施堪比美国惯常的贸易打压,给这两家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必须好好“掂量掂量”。
从2019年起,美国就开始对台军售,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份额。2020年,中国出台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专门针对那些不遵守国际规范、特别是涉及军事销售的外国企业。而到了2023年,美国的对台军售额达到了72.33亿美元,洛克希德·马丁主要售卖运输机和雷达系统,雷神则提供导弹系统。虽然这些设备大多是美军的淘汰货,但送往台湾却成了局势升级的导火索。中国商务部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开出了罚单,并要求这两家公司支付相当于对台军售额两倍的罚款,目的就是要让它们把从对台军售中获得的利润全“吐出来”,加上利息。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洛克希德和马丁·玛丽埃塔合并而成的,业务覆盖航空航天、导弹、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早在2008年,它就和美国政府签署了360亿美元的装备采购合同。F-35战斗机在韩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多个国家销售,订单量非常可观。
雷神公司则专注于战斧巡航导弹和无人机雷达,每年从美国国防部获得约200亿美元的订单。它们在中国市场也曾有过一些合作,早在2003年,洛克希德·马丁就曾在北京航展上展示过空管系统,杭州、南昌、长沙和上海的机场都使用了它的设备。雷神也参与了不少中美的军事合作项目。然而,随着美国政府的鼓动,两家公司开始积极向台湾出售武器设备,结果最终触犯了中国的底线。
2022年,洛克希德·马丁的利润达到83.5亿美元,雷神则是54亿美元。可是,一纸罚单下来,这两家公司的年度收入几乎全都搭了进去。商务部要求它们在15天内缴纳罚款,否则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这并非中国第一次对外国企业采取反制措施。2020年开始,清单机制便正式启动,而第一家入选的美国企业就是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还收购了西科斯基公司,并在上海设立了一个49%控股的合资企业,主要销售民用直升机。这一切合作关系,随着这次制裁的出台,瞬间陷入停滞。
随着制裁的推进,美国媒体如CNN、福克斯纷纷发声,指出这次行动可能与气球事件有关,但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这一制裁完全是针对美国对台军售的反应。尽管洛克希德·马丁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广泛,尤其在亚洲市场,中国的禁令对它的影响却相当巨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和合作的丧失。
雷神公司也深知,禁令不仅影响它的全球供应链,还可能导致其导弹生产线的严重中断。美国向台湾售武、挑衅中国的行为,遭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回应,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符合国际法和道义。
虽然这些制裁措施并未立即产生巨大效果,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仍未缴纳罚款,但中国商务部并未放松,持续跟进。2023年9月15日,中国再次追加制裁,将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列入清单,理由依旧是对台军售。到了2024年5月,外交部进一步升级了制裁,针对这两家公司实施了入境禁令,并撤销了相关工作许可。
这些措施不仅仅是罚款,还包括了贸易壁垒、投资禁令、资源限制等多重手段。洛克希德·马丁的上海仓库陷入困境,雷神的零部件订单也被取消。中国政府还通过控制钨、锑、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对美国军工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稀土和钨矿资源的主导地位,使得美国无法轻易找到替代供应来源。随着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军工企业面临停工危机,但这些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决心。
这一系列措施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力量的强大,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美国如果继续支持对台军售,面临的将是更加严厉的反制,而中国也将继续通过经济手段捍卫自己的立场。
总的来看,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只有不断升级的压力与成本。未来的走势,取决于华盛顿是否能意识到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而中国则将继续维护主权、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并通过清单机制等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