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北京军区迎来了一次引人注目的人事变动。开国中将秦基伟卸任司令员职务后,接任者竟是开国上校周衣冰。这一任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从资历和战功来看,两人确实存在明显差距。但正是这个看似破格的任命,恰恰证明了周衣冰这位后起之秀的非凡才能。
周衣冰1918年出生于安徽巢湖一个贫苦家庭,原名周余彬。在他年幼时,父亲就在军阀混战中不幸离世,留下母亲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尽管生活拮据,这位坚强的母亲仍坚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在煤油灯下,母亲一边缝补衣物,一边督促孩子们读书的场景,深深印在周衣冰的脑海里。正是从母亲身上继承的坚韧品格,为他日后从军报国奠定了精神基础。
1938年,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时,16岁的周衣冰毅然报名参加了抗日政训班。结业后,这个年轻人被派往黄山区开展群众工作。他总是一身粗布衣裳,脚穿草鞋,走村串户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很快,这个会说当地方言、懂得体恤民情的年轻人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由于工作出色,他很快被提拔为区委书记,次年又调任新四军连政治指导员。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周衣冰先后参加了界牌集、谢黑头圩子等战斗。枪林弹雨中,这个年轻指挥员总是冲锋在前。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已调任江淮军区第四军分区工作的周衣冰,在一次激战中腿部中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伤口反复溃烂感染,军医甚至建议截肢。但周衣冰坚决不同意,最终靠着用烧酒消毒的土办法,硬是挺过了这场生死考验。
伤愈归队后,周衣冰先后参与指挥了曹家店、靠山集等战役。济南战役中,他带领部队突破敌军防线的事迹至今仍被传颂。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奔赴朝鲜战场,在异国他乡继续书写军旅传奇。
1955年授衔时,37岁的周衣冰被授予上校军衔。此后二十余年间,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北京军区副参谋长逐步晋升为参谋长、副司令员。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时,他作为副总指挥,与总指挥秦基伟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这项重大任务。
1987年,当69岁的秦基伟卸任时,中央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周衣冰接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次年恢复军衔制时,他更是一举从中校晋升为中将,创造了军衔晋升的三级跳。1990年退休后,周衣冰安享晚年,直到2017年以95岁高龄辞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周小周继承父志,同样在军中建功立业,于2013年晋升中将,成就了一段父子双中将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