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由于长期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国家逐步衰败,也给了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的机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丧权辱国的条约接连出现。
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严厉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将外商售卖的鸦片集中销毁于虎门。洋人对此不满,武力威胁。林则徐坚定回应:“禁烟之心如磐石,为此不惜一战!”
一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虽然清军奋力抵抗,但在火力与装备差距下迅速溃败。关天培等少数将领英勇抵抗,而大部分清军却不战自乱。英军舰队长驱直入,直逼南京。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列强蜂拥而至,中国陆续签下《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半个世纪内,清政府共与列强签订1175份不平等条约,割地200万平方公里,赔款高达白银13亿两。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走向覆灭。但即便如此,清政府留下的巨额债务仍然成为沉重负担。西方列强要求新政府继续履行清末赔款,以维护其利益。此后,中国进入了民国时代,围绕赔款问题,不同政权态度截然不同。
民国政府的选择
清帝退位后,中国由革命党人和北洋军阀展开权力争夺。为了获得西方支持,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都不得不表示愿意继承清朝债务。1913年,孙中山为维持革命局势,被迫接受赔款条件。袁世凯则更主动,他甘愿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列强支持自己的称帝野心。1914年,袁政府向英美支付了400万银元。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病逝,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段祺瑞政府在1918年继续赔款300万银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蒋介石上台。面对北洋军阀的压制,蒋介石同样选择履行赔款,以换取列强支持,从而统一中国。
进入20世纪30年代,部分国家如美国甚至免除了赔款,但日本坚持不放。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仍在支付赔款,因为蒋介石当时忙于围剿红军,不愿激怒日本。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才停止对日赔款。自1913年至1941年,国民政府为清末赔款共屈从了28年。
新中国的态度
与民国政府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态度坚决。早在中共成立初期,李大钊、董必武等人就明确表示绝不承认清末赔款。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更以实际行动表明立场。
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时遭到英舰阻拦,毛主席下令炮击“紫石英号”。英国借机要求新政府继续支付清末赔款。毛主席严正回绝:“那些是腐败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才承认的条约,新中国一概不认!”
随后,中国外交部向全世界宣布:清末所有战争赔款作废,新中国绝不继承。面对这一强硬立场,西方列强无言以对,只能接受现实。
结语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在赔款问题上选择了屈服,换取暂时的妥协;而新中国则以铁骨回应,用拒绝换来了民族尊严。从此,中国人民真正挺直了腰杆,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早已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