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诸侯麾下都有赫赫有名的将领组合:曹操有八虎骑和五子良将,袁绍有河北四庭柱,刘备有五虎上将,而孙权则拥有江表十二虎臣。 这十二位东吴名将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孙坚旧部)、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孙策起兵时的核心将领)、凌统、徐盛、潘璋(孙权亲自提拔)、甘宁、丁奉。其中徐盛和董袭的事迹我们之前已经详细介绍过,今天重点说说陈武和凌统的故事。 先来看看陈武的传奇人生。陈武,字子烈,庐江郡人。早在194年,年仅十七八岁的陈武就主动投奔孙策,跟随他南征北战,因战功显赫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当时刘勋手下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庐江兵,以勇猛善战著称。孙策用计夺取皖城后,将俘虏的庐江精锐交给陈武统领。陈武以仁厚待人的性格很快赢得军心,这支军队在他的带领下所向披靡。
孙权继位后对陈武格外器重,不仅让他统领五校兵马,还经常亲自登门拜访。陈武最终官至偏将军,但遗憾的是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他的具体战功。 相比之下,凌统的故事则更为精彩。凌统,字公绩,吴郡人,其父凌操是孙策的先锋大将,在江夏之战中被甘宁射杀。孙权让年轻的凌统继承父业,统领父亲的旧部。在208年的第三次江夏之战中,凌统作为先锋,仅率数十名勇士就斩杀了黄祖大将张硕。面对黄祖用蒙冲巨舰封锁江面的战术,凌统与董袭各率百名敢死队员,身披重甲突破敌阵,为大军开辟了前进道路。 215年的合肥之战成为两位将领命运的转折点。当时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却遭遇张辽的突袭。陈武在混战中被杀,而凌统则在随后的逍遥津之战中为保护孙权身负重伤。当时孙权留下最信任的四位大将断后,张辽再次率军突袭。凌统拼死护卫孙权突围后,又返身杀入敌阵,最终部下全部战死,他自己也身负重伤,靠着卓氏良药才保住性命。 这一战彻底暴露了东吴陆军与曹魏军的实力差距。陈武战死,凌统重伤,东吴将士士气大挫。此战后,孙权不得不调整战略方向,这也为日后孙刘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凌统虽然幸存,但此后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冲锋陷阵了。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名将的风采,更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无情与残酷。陈武的仁厚、凌统的忠勇,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