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以全新姿态迈向国际舞台中央,展现出引领全球经济的决心与担当。近日商务部在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未来谈判中将不再申请新的特殊与差别待遇。这一决策的分量之重,堪比二十年前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时刻——如果说入世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起点,那么今天的声明则标志着中国正逐步承担起引领世界经济秩序的重任。
要理解这一决策的深远意义,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特殊与差别待遇。这是WTO为发展中国家量身定制的成长礼包,主要包括三大核心内容:享受发达国家提供的最低关税优惠(最惠国待遇);对弱势产业实施适度关税保护;优先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技术与资金支持。2001年中国刚加入WTO时,这些政策确实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缓冲期。
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工业制造大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指出,当前这些特殊待遇的实际效用已大幅减弱。以关税优惠为例,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平均关税税率已从3%飙升至21%,欧盟等经济体也相继提高贸易壁垒,使得WTO框架下的优惠待遇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更高标准的区域自贸协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以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例,这些高标准协定要求成员国实施更大幅度的市场开放,客观上促使中国必须超越发展中国家的保护性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身已成为优惠政策的提供方——中国-东盟自贸区中,中方单方面给予东盟成员国95%商品零关税待遇,年减免关税规模超百亿元。
选择此时宣布这一决定,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当前WTO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美国持续阻挠上诉机构法官任命导致争端解决机制瘫痪;以国家安全为由肆意加征钢铝关税破坏非歧视原则;更通过双边协议架空多边体系。这种单边主义行径,正在瓦解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秩序。
中国在这个关键时刻的表态,相当于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明确信号:我们愿做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锚。正如商务部强调的,这是基于国内外发展大局作出的战略抉择。放弃特殊待遇看似是权益让渡,实则为WTO改革创造了新空间——当美国不断破坏规则时,中国正通过实际行动凝聚改革共识。
从更宏观视角看,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发生质的飞跃。我们正在完成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从优惠受益方到责任承担方的历史性跨越。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重构的今天,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注入确定性,这既是经济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