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国铁骑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在这场国难中,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有趣的是,这个新王朝最终选择了杭州作为实际都城,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南京(当时称建康)。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首先要澄清一个历史细节:南宋官方始终宣称汴梁才是正统都城,而杭州只是临时驻跸的行在。为此,朝廷所在地被特意命名为临安府,暗含临时安顿之意。这种命名既是对收复中原的政治表态,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时局。
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初处境极为艰难。作为曾经的兵马大元帅,他在南方缺乏根基,主要依靠北方南迁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当时朝中主战派声势浩大,以名将宗泽为代表的大臣们力主还都开封,认为南迁就是步东晋偏安后尘。宗泽甚至将开封城防整饬一新,多次上书请求皇帝回銮。
然而赵构内心早已萌生南迁之意。他先是秘密将皇室女眷送往江南,又在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摇摆不定。这种优柔寡断导致朝廷决策混乱,军队指挥体系瘫痪。当金军再次南下时,宋军节节败退,赵构不得不从扬州一路南逃至杭州,甚至一度漂泊海上,被金军戏称为海上天子。
这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经历彻底改变了赵构。曾经勇赴金营议和的康王,如今已成惊弓之鸟。在他看来,紧邻前线的南京太过危险,而杭州不仅距离战场较远,更有钱塘江和东海作为天然屏障。为此,他特意准备了二十余艘海船,随时准备再度出海避难。
1137年,赵构曾短暂考虑迁都南京,下令在当地修建太庙。但淮西兵变导致前线崩溃,加上降将郦琼为金军带路,南京安全形势急剧恶化,迁都计划就此搁浅。待宋金议和后,南宋朝臣已在杭州安家置业,这座东南第一州的繁华舒适更让众人乐不思汴。
从经济角度看,杭州自五代吴越国时期就得到精心经营,北宋时期更发展为重要商贸中心。欧阳修曾盛赞其富庶甲于东南,且因和平归宋而未遭战火破坏。反观南京,历经宋灭南唐之战后元气大伤。到南宋中后期,尽管陆游等有识之士屡次呼吁迁都南京以振士气,但沉醉于西湖歌舞的统治者们早已将临时安顿的杭州当成了永久家园。
南宋定都杭州的决策,既是东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折射出这个王朝与生俱来的保守性格。大运河带来的漕运便利与江南丰饶物产,为这个偏安政权提供了生存基础;而远离前线的地理位置,则成为惊魂未定的统治者们最好的心理安慰。正如后人感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道出了南宋君臣在安逸中逐渐消磨的北伐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