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曹魏的独目虎将
夏侯惇,字元让,安徽亳州人,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他年少时便以刚烈勇猛闻名,很早就追随曹操起兵,成为其麾下重要将领,多次立下战功。在征讨吕布时,他不幸被流箭射中左眼,从此以独目将军的形象闻名。尽管他在战场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奇谋大略,但曹操对他极为信任,视其为心腹。即便在军旅生涯中,他仍不忘学习,亲自拜师求学。他为人清廉节俭,不置办产业,最终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去世后谥号忠。
夏侯楙:富贵闲人,难当大任
夏侯楙是夏侯惇的次子,字子林,自幼与魏文帝曹丕交好,并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为妻。他官至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镇守长安。然而,他并不擅长军事,反而热衷于经营产业。诸葛亮北伐时,魏明帝曹叡亲自西征,将他调回朝廷,先后担任侍中、尚书、镇东将军等职。
夏侯渊:威震关西的猛将
夏侯渊,字妙才,安徽亳州人,是夏侯惇的族弟。他跟随曹操起兵,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他先后击败昌豨、斩杀徐和、平定商曜、剿灭宋建、击破马超,威震关西,所向披靡,被拜为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统领张郃、徐晃等名将,坐镇汉中。
然而,在争夺汉中的定军山之战中,他亲自率兵修补防御工事,被蜀将黄忠抓住机会,居高临下突袭,最终战死沙场,谥号愍。夏侯渊擅长快速奔袭,战术灵活,在曹魏诸将中独树一帜。若非战死,他的功勋和名望很可能超越夏侯惇和曹仁。
夏侯霸:从魏将到蜀臣的传奇
夏侯霸,字仲权,安徽亳州人,是夏侯渊的次子。他在曹魏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博昌亭侯,长期驻守陇西,多次抵御蜀汉的北伐。然而,在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他与征西将军郭淮不和,心生恐惧,最终选择投奔蜀汉。后主刘禅对他礼遇有加,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并多次随姜维北伐。他的最终命运在正史中未有明确记载。
夏侯尚:智勇兼备的征南名将
夏侯尚,字伯仁,安徽亳州人,是夏侯渊的堂侄。他年少时与魏文帝曹丕交好,曾随曹彰北击乌桓,参与平定代郡之战。他智勇双全,深得曹魏朝廷信任,官至征南将军,与徐晃联手击败刘封,收降孟达,平定上庸三郡九县。后来升任征南大将军,与曹真共同围攻江陵,击败吴国大将诸葛瑾,因功升任荆州牧,封博昌亭侯。然而,他因爱妾去世而郁郁寡欢,最终病逝,谥号悼。
夏侯儒:虚张声势的守将
夏侯儒,字俊林,安徽亳州人,是夏侯尚的堂弟。早年担任曹彰麾下的骁骑司马,后升任讨蜀护军,曾与张既平定酒泉苏衡之乱。后来接替司马懿都督荆、豫诸军事。当吴国大将朱然围攻樊城时,他奉命救援,但因兵力不足,不敢正面迎敌,只能虚张声势,最终因犹豫不决被朝廷召回,改任太仆,其都督之职由王昶接替。
夏侯玄:名士之死与曹魏的终结
夏侯玄,字泰初,安徽亳州人,是夏侯尚之子。他年少时便以才华闻名,曹爽辅政时,因亲戚关系被提拔为散骑常侍、中护军,后出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他与曹爽关系密切,曾参与骆谷之役,但因战败而备受讥讽。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杀,夏侯玄虽手握兵权却未敢反抗,最终被召回朝廷,失去实权。
后来,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密谋刺杀司马师,计划让夏侯玄辅政,但事情败露,夏侯玄被牵连,最终被夷灭三族,时年四十六岁。他的死标志着曹魏政权彻底落入司马氏手中,而夏侯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曹魏王朝的覆灭。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