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舰伪装入侵日本事件:19世纪初的东亚海防危机
作者|冷研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约3000字,阅读时间:8分钟
【编者按】提起西方列强打开东亚国门,人们往往会想到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和黑船事件。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世纪初,英国海军就曾对日本发动过一次大胆的军事试探——这就是1808年震惊日本的费顿号事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东亚各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清朝水师裁撤了火力强大的大鸟船,仅保留航海性能较好但火力不足的米艇和同安船。日本德川幕府的海军也日渐衰落,曾经威震濑户内海的铁甲船、安宅船早已消失,只剩下轻型的关船和小早船。
与此同时,经历多次战争的欧洲列强却在不断强化军备。英国海军在1770年代建造了著名的密涅瓦级护卫舰(以罗马神话中的智慧与战争女神命名)。这种战舰最初是为了应对美国独立战争而设计,但在遭遇法国海军更先进的护卫舰后,英国决定升级装备,要求新舰必须能搭载18磅重炮。
在这样的背景下,费顿号护卫舰应运而生。这艘战舰于1782年在普利茅斯造船厂建成,全长43米,排水量938吨,配备28门18磅炮和10门6磅炮。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洗礼后,1803年被派往远东执行任务。
1808年7月,弗利特伍德·派鲁上尉出任费顿号舰长。这位性格冲动的军官是英国海军名将爱德华·派鲁上将之子,与其父亲善于恩威并施不同,小派鲁行事鲁莽不计后果。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后来震惊日本的长崎事件。
当时英国正与荷兰处于战争状态,派鲁的任务是拦截荷兰在亚洲的船只。1808年10月4日,费顿号悬挂荷兰国旗潜入日本长崎港。由于德川幕府只允许中国和荷兰商船贸易,这个伪装十分有效。更讽刺的是,连荷兰商馆人员都没识破这个骗局,还派出两名代表登船迎接。
当荷兰代表登船后,英军立即将其扣押,并降下荷兰旗换上英国国旗。更嚣张的是,英军还派出装备6磅炮的舢板在港内搜寻荷兰船只。这种公然的海盗行为令日本当局震惊不已。
面对英军的威胁,长崎奉行松平康英陷入两难。他一方面答应荷兰商馆尽力营救人质,另一方面紧急调集周边藩国军队。但调查发现,本该驻守的1000名士兵实际只有100人在岗——这是佐贺藩为节省军费搞的吃空饷。松平康英不得不采取缓兵之计,以物资准备需要时间为由拖延。
派鲁识破了日方的拖延战术,但也明白在敌方港口久留不利。在获得部分补给后,他释放了一名荷兰人质并准备撤离。10月6日凌晨,当大村藩援军赶到时,费顿号已经扬长而去。
这次事件虽未造成实质损失,但对日本冲击巨大。松平康英因守备失职被迫切腹谢罪(注:最新研究对此存疑),佐贺藩多名官员同样以死谢罪,藩主被勒令闭门思过百日。德川幕府随后强化了海防制度,引入秘密信号旗系统,并在1825年颁布《异国船打私令》,规定对未经许可靠近的外国船只一律炮击。
这一事件成为日本近代化的催化剂。佐贺藩在继任藩主带领下开始军事改革,幕府也着手培养外语人才,编纂了日本第一部英日词典。而肇事者派鲁上尉则因其鲁莽性格最终自食恶果,多次引发兵变,虽靠父亲关系晋升至海军上将,但军事生涯可谓毁誉参半。
这次鲜为人知的费顿号事件,实则是西方列强对东亚的第一次武力试探,为后来的黑船来航埋下了伏笔。它深刻揭示了闭关锁国政策下的东亚各国在海防上的致命弱点,也促使日本开始反思并走向变革之路。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