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列装中国海军时,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这历史性时刻的喜悦之中。这艘钢铁巨舰的入列,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的飞跃,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百年海权梦的实现。
回望1894年,甲午海战的硝烟中,北洋水师的覆没不仅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更预示着中华民族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救亡图存的长城。
在众多历史教训中,1900年的庚子之变尤为深刻。这场战争不仅规模空前、战况惨烈,更以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的屈辱结局载入史册。这笔天文数字的赔款,换算成今天的价值究竟几何?当年积贫积弱的清廷又是如何筹措这笔巨款的?
1900年6月16日,大沽口炮台上,年过六旬的守将罗荣光迎着凛冽的海风巍然屹立。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远方的海平面,他知道,八国联军的铁甲战舰即将来袭。此前,外国使节曾傲慢地警告他不要螳臂当车,因为联军派来了最强大的机略克号战舰。但罗荣光斩钉截铁地回应:只要我罗荣光还有一口气在,就休想踏进大沽口半步!
尽管敌我力量悬殊——3000守军对抗装备精良的联军,罗荣光仍率部死守。令人惊叹的是,这支装备落后的守军竟用土炮击沉了联军引以为傲的机略克号。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在血战六小时后,罗荣光与全体将士壮烈殉国,大沽口终告失守。
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太后仓皇西逃,留下百姓任人宰割。在洗劫京城后,联军假意和谈,实则狮子大开口,要求清廷赔偿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赔款一两。按现今银价计算,这笔钱约合923亿元人民币。但考虑到古代白银开采的艰难,实际价值可能更高。
在明朝万历年间,浙江遂昌银矿曾发生惨剧。太监曹金为讨好皇帝,强令矿工在积水的矿洞中作业,导致矿难,百余名矿工葬身井下。大戏剧家汤显祖时任县令,愤而作诗讽刺: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这既是对草菅人命的控诉,也反映出古代白银开采的艰辛——找矿难、开采险、人命贱。
面对巨额赔款,清廷国库早已空虚,年税收仅1亿两白银。为凑足赔款,只能加重盘剥百姓,使民不聊生。这段屈辱历史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值得欣慰的是,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辽宁号的雄姿,正是对这种不屈精神的最好传承。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将爱国情怀融入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